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疫”线90后救护转运队:做生命的摆渡人

2020年03月26日17:39  来源:光明网

5034

  疫情发生以来,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在担架旁、轮椅边忙碌着,用一辆辆负压救护车,将一位位新冠肺炎患者护送至各定点收治医院。

“疫”线90后救护转运队:做生命的摆渡人

  3月3日凌晨,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转运车队转运患者至武汉市火神山医院

  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越是难以行动甚至插管抢救的患者,传染风险越高,转运难度也最大。病人加上担架、监护仪、呼吸机、氧气瓶,将近两百斤,遇上台阶只能靠人工抬。有时,像这样的高难度转运,队员们一天要遇到七八次,每次忙完都要累出一身汗。截至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转运车队出车将近3000次,往返奔波于武汉市急救中心、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光谷院区、协和医院本部、协和西院。

“疫”线90后救护转运队:做生命的摆渡人

  队员出车前后做好消毒防护

  这支临时组成的65人救护转运车队中,有11位是“90后”。庞庆丽、陈佳乐、刘梦迪……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平时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却在武汉最需要的时候,毅然走上战疫一线。

  来自云南的庞庆丽,去年就和男朋友约好,待春暖花开去拍婚纱照。但出发前,她一狠心剪掉了蓄了很久的长发。她最期待的事,就是疫情早日结束,回家乡拍一套绝美的婚纱照。“每天最想看到的人,就是越来越多的出院康复者,虽然不能亲自送他们回家,但每每看到他们,就感觉我们距离胜利更进了一步。”

  陈佳乐是内蒙小伙,今年2月18日满26岁。来到武汉,他经历了无数个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穿戴全套防护服转运重症患者;第一次连续执行5小时高强度转运任务;第一次戴口罩戴到头脑发晕、呼吸困难;第一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和一群此前并不相识的人一起战斗这么久。但他并不后悔,他说能在战疫一线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将成为此生最宝贵的经历。

  “来武汉之前,因为第一批医疗队优先考虑男护士,我没选上,当时爸爸妈妈还挺高兴,以为我不用去了。没想到我又跟着红十字会过来了。为此家人还担心的大哭一场。”刘梦迪说,“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我还不记事,但现在,到了我们该走上战场的时候”。随着武汉疫情的好转,救护转运车队员称最高兴的事,就是每天看着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数持续下降,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光明网记者:庞聪 资料来源:中国红十字报)

文章关键词:90后 转运车 摆渡 队员 新冠 肺炎 呼吸机 男护士 病人 协和医院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令人头秃!90后带火“脱发经济”,占植发群体一半以上!

    来自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大批90后也已经加入到脱发的阵营中来。

  • 脱下军装还是兵,桃浦这位90后退役军人一心为民守初心

    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初见江震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90后大男孩是桃浦镇新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今年5月,江震佳还组建了一支由15名在职青年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结合社区微型消防站建设,定期组织消防培训。

  • 哪里需要 我们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扫描

    新华社郑州11月15日电题:哪里需要 我们就在哪里——抗疫凡人英雄扫描 2月12日,薛荣带领第三支党员突击队逆行驰援湖北省十堰市,不仅捐赠了1500斤84消毒液、1500斤医用酒精以及紧缺消毒防护物资,还进驻十堰市人民医院。在持续200多天的疫情阻击战中,河北省“三道防线”民警辅警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强度。

  • 老人住院95岁老伴喂饭,90后护士不忍打扰称是最美爱情的模样

    ”  视频中奶奶坐在床上吃饭,爷爷刚开始夹了菜放到奶奶碗里,但奶奶又放了回去,随后爷爷又亲手喂给奶奶吃。两位老人都已90岁高龄,按中国对婚姻的说法,50年为金婚,80年为钻石婚,他们的爱情早已超越了金婚。

  • 焦点访谈丨三十而立!带你了解“90后”浦东的奋斗史

    陈高宏还记得,当年在浦东开发办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就挂着一句话:“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这种重大项目的建设也倒逼政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未来这将是上海浦东新的速度。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