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大事多、要事多。今天我们来说说两件跟抗疫看似无关、实则非常有关的重要事情。
这笔钱务必在一个月内发到困难群众手上
4月8日,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工作的通知》。单看这份千字通知,通篇没提一个“疫”字。但实质上,这是针对当前疫情形势的一个有针对性、涉及数千万人的政策。
追根溯源,2011年之后,各地按中央要求,逐步建立起“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16年又做了一次整体完善。保障对象包括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启动“联动”,也就是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的条件,一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月同比涨幅达到3.5%,二是CPI中食品价格单月同比涨幅达到6%,满足任一条件即可启动。
去年11月以来,我国CPI的单月同比涨幅均在4%以上,今年前三个月分别是5.4%、5.2%、4.3%。各地涨幅总体相当,大都达到了启动条件。而疫情到来后,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面对的生活压力加大,给予他们更有力度的兜底保障,成为紧迫任务。
抗疫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疫情直接影响居民收入,再叠加物价上涨因素,部分群众基本生活面临的困难可能增多”,“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
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今年3月到6月,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并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纳入政策范围。这才有了随后4月8日,六部委发出的这份通知。
《通知》有两个关键细节:补贴标准翻倍,补贴受益人群扩大。这一联动机制,原先覆盖人群在6700多万人。此次扩大范围后,又增加了800多万人受益。按照联动机制的要求,每个月的补贴,要在当月CPI指数公布后20个工作日内务必送到困难群众手上。每个星期5个工作日,20个工作日就相当于一个月时间。
抗疫以来,类似的针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式公共政策很多。价格临时补贴,只是其中一例。
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中国经济更大活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近日公布,各界高度关注。“要素市场化配置”,猛一看比较专业,其实这事跟大家的工作生活都密切相关。
先说说这事跟抗疫的关联。至少有三重关联性——
首先,表明改革发展的很多既定大事,不会受疫情影响,该干吗还得干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有两个重点,一是完善产权制度,二是要素市场化配置。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要求。这份《意见》,就是落实之举。坚定的抗疫斗争,为如期落实重大改革发展部署排除了干扰;坚定推进重大改革,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能为抗疫提供稳定支持。
其次,全球疫情蔓延之下,中国经济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更多活力,更有必要性紧迫性。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围绕改革完善资源要素配置方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之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贯穿于诸多相关重大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最大好处就是激发和释放更多的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4月8日强调,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某种意义上说,深入推进这些能激发内在动力活力的改革,是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实招——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第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跟疫情防控也有直接具体关联。比如,《意见》中,在“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的部署中提到,“支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加大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发国际合作力度。”在“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的部署中提出“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简单来说,就是配置资源更主要靠市场手段进行,更多发挥企业的作用,政府更致力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而要减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已经竣工的醉清风度假酒店
比如,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生活要素。怎么释放土地的活力?笔者曾先后两次到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作深入调研。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原来是不能入市交易的,大量土地闲置。根据中央作出的部署,从2015年起,全国33个县市区开始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德清第一个“吃螃蟹”,最早入市的一块地,在莫干山脚下。一位民营企业家赵建龙按每亩50余万元的价格,买下了6亩闲置土地40年的使用权。他在那块地上盖了个小巧的度假酒店。3年后,仅德清县入市土地就已有180多宗。
这次的《意见》里明确提出,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等,都是那场发轫于四年前、今天正在全国全面深入推进的体现。
再比如,劳动力要素怎么更有活力?《意见》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并不是要“一张纸”,而是户口背后的基本公共服务。换言之,随着改革深入,教育、就业、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跟“常住人口”挂钩,而不是跟你的户籍在哪儿挂钩。这是更公平的局面,更能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释放劳动力要素的活力。
再比如,这次抗疫,大家都深切体会到了,工作、生活“数字化”是不可阻挡之大势。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文件,始于去年秋天的四中全会。而更早时,习近平总书记就作出过这一重要判断。这份《意见》,围绕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等,作出部署。前景令人期待。
两件跟抗疫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事情,放在一起看,正好体现两大方面的努力,可概括成6个字——兜住底、迈开腿。(文|特约评论员 杨禹)
(编辑 吴梦萱)
记者7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汇智 共谋新局”——“十四五”规划《纲要》问计求策活动线上已收到建言3.7万条,线下活动共发放问卷4000多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2月6日发布,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目前已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400万。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当地时间12月4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最新的疫情防控指导意见。美国疾控中心还建议,如果家庭成员感染了新冠病毒或疑似接触过病毒,建议在家中也佩戴口罩。该机构警告称,随着天气变冷、假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室内的聚会活动会增多,这将加剧病毒传播,“普遍佩戴口罩”是一个重要的防疫策略。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生活垃圾分类列出了时间表:上海、厦门、宁波等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财政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包括盘活小区既有公共房屋和设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和综合利用,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参与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开展老年人营养服务和健康促进,发展社区助老志愿服务,促进养老产业联动发展。
《通知》要求,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国家医保局回应,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取消并不会降低居民的医保待遇,而是通过推进门诊统筹进行替代实现的。
《通知》要求,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国家医保局回应,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取消并不会降低居民的医保待遇,而是通过推进门诊统筹进行替代实现的。
昨天(2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计署、国务院扶贫办、银保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导意见》。2019年,财政部等七部委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发现了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类。
据悉,《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23年,实现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监管格局基本建成;实现“一张清单管制度”“一个平台管发放”,补贴政策的科学性和资金绩效明显提高。鼓励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发放补贴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