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科技添柴 “非接触经济”升温

2020年04月16日10: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在武汉市第九医院,患者家属从智能配送机器人上取快件。

  张武军摄(人民视觉)

  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中心小学学生进入校园时接受人脸识别和红外线体温测量。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举行视频工作会议,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交流。

  亚历山大·培尼亚摄(新华社发)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乘客用“无接触电梯按钮”操作电梯。

  周 牧摄(新华社发)

  疫情之下,“非接触”的需求愈发强烈。小到点外卖、上网课、云办公,大到公共场所的测温、征税等政务的办理、制造企业的无人生产……一系列“非接触式”的场景和应用,推动了“非接触经济”的升温,让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发展火了一把。

  场景广泛 行业发展领跑

  4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一家盒马鲜生超市,等候进入商场的顾客依次在电子屏前“刷脸”,体温实时显示在屏幕上——疫情期间,在火车站、机场、商场等人群聚集场所,由各类测温机器人进行的“非配合式体温测试”已经成为常态。

  所谓非配合式体温测试,实际上是通过热成像技术实现的。只要有人从摄像头区域经过,即便戴着口罩,也能精确检测体温。这种非接触式服务,既为大流量人群的疫情防控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可有效预防人工检测存在的各类隐患。除了测温,此类机器人还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人群的动态管理。

  事实上,“非接触”的升温,不只体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自疫情发生以来,智能配送、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行业均得益于非接触的需求,迎来爆发性增长的良机。

  在配送环节,非接触的用武之地同样广阔。国家邮政局近日表示,将积极推广智能快件箱等模式,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最大限度保护一线员工和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京东物流集团首席科学家孔旗介绍,疫情期间,包括京东在内的很多公司,积极响应“科技抗疫”号召,启动了各项智能科技的应急保障措施,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机等无人科技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月6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穿过武汉街头,将医疗物资送达武汉第九医院。在武汉之外,长沙、贵阳、呼和浩特的京东智能配送站也在持续通过配送机器人为周边社区服务。

  在疫情中受挫的餐饮行业,也因更智能和更安全的外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苏。采用智能取餐柜等方式取送外卖,成为“无接触经济”爆发下的服务新标配。

  日前,美团外卖在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分批投放了千余台智能取餐柜。取餐柜内部设有紫外线消毒和保温功能,不仅能够做到点对点的精准投送,卫生安全也更有保障。智能取餐柜与平台后台数据打通,可提升整个外卖平台的运行效率。

  非常时期的庞大需求,也让远程办公等新模式进入上升期。根据第一财经联合钉钉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线办公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面对市场机遇,各企业纷纷跑马圈地,相继免费开放远程办公资源。

  在疫情蔓延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发展非接触式经济的成果和经验,也启发和推动了全球的需求。近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宣布腾讯公司成为其全球合作伙伴,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术方案,并将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和腾讯同传在线举办数千场会议活动。

  专家分析,目前我国非接触式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在移动支付、电子政务、远程办公、电子商务、智慧物流、共享交通、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中国均有普及程度高、业务模式较为成熟的产品。此外,在装备制造水平方面,中国拥有强大的机器人产业、可穿戴设备产业、智能装备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

  供需两旺 助力经济升级

  非接触经济,是基于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有限或没有接触的经济。研究显示,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催生了第一次非接触经济的热潮,带动了以电商为代表的非接触经济发展。而非接触经济在2020年的爆发,则是依赖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科技手段,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覆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胡思佳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以及智能物联等新型技术是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石,也是实现非接触经济的技术载体。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接触经济不仅是国家应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重要助力,更是基于新技术和新需求的新型经济形式,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胡涛指出,非接触经济涵盖了信息产品、货币金融、货物物流等服务,有望成为新兴产业的又一个风口。从需求侧看,全球对非接触式服务及装备制造有巨大潜在需求;从供给侧看,信息技术、机械控制技术、材料科学正在快速进步,满足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强。

  面对非接触经济的热潮,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部门也推出相关举措,鼓励非接触经济发展。

  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负责人韩国荣在日前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针对疫情,税务部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税收大数据,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目前税务部门已发布185项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今年年底将达到200项左右,实现更多税费业务从实体办税服务厅向网上转,提高“非接触”比例。

  近日,上海市提出加快发展在线经济、到家经济、非接触式经济等新经济新产业。据了解,得益于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的逐步应用以及智能工厂建设的推广,上海在智能制造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例如,上汽通用金桥工厂无人车间在疫情期间运用“黑灯工厂”“智慧物流”等智能制造手段,实现非接触制造。无人生产线始终“不掉线”,在防控阻击疫情的同时,打好了稳产、高产的守卫战。

  制定规范 满足应用需求

  疫情创造的非接触需求,改变了民众的消费方式。以非接触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能否延续发展势头,成为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着力点?

  业界普遍认为,此次疫情暴露出部分行业和企业过度依赖线下服务模式的局限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激励更多市场主体塑造线上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多名专家指出,“无接触经济”的多项环节已具备技术基础。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基建”兴起带来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非接触经济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消费行业,社区零售和“无接触零售”迎来风口。无人货架、无人超市、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等无人零售模式再次火爆。在支付行业,无接触支付需求激增,线下场景对“无接触支付”的需求将迎来新的高潮。

  胡涛指出,大力发展非接触式经济,既是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在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的时机,中国应当趁势大力推进非接触式经济,运用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非接触式服务业,迅速抢占产业制高点。

  但值得注意的,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对非接触经济和服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少国家、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还无法完全满足应用需求。

  胡思佳认为,当前数字技术在中国各地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非接触经济的实现仍然面临困难,企业缺乏向线上转型能力。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强数字技术的研发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进一步降低数字技术应用的成本,缩小不同地区经济数字化水平的差距。在此背景下,在线教育与医疗、电子政务等领域将因数字化转型而更多获益,有助于实现各项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满足民众对于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文章关键词:非接触 非接触式 人脸识别 餐柜 无接触经济 非接触经济 数字经济 经济欠发达地区 在线教育 京东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智眼看5G丨做好5“机”协同,聚焦应用孵化,5G未来可期

    周建军表示,5G与具体行业相结合,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优化劳动力分配,同时为劳动者提供更强有力的保护。周建军说,相信随着5G应用规模的扩大和应用场景的丰富,5G模组的数量将很快达到甚至超过4G模组的水平,“我们也预测,5G模组价格将很快降低至100美元左右”。

  • 【2020·指尖城市】“一证”时代到来!武汉77项政务服务一证可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记者 王婉莹/摄  智慧受理区的一对多智慧受理台位,助力民警变身为“三头六臂”的多面手,同时可服务三名群众,减轻民警负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人工受理区,研发配备了全功能受理台,聚合了受理、生物信息采集、智能缴费、引导接触服务等功能,“实现一次排队、一窗办结”。

  • “真金白银”助企业轻装上阵(锐财经)

    今年以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福建分公司通过税务部门享受社保费减免约197万元,减税红利为企业生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为持续优化纳税缴费流程,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不断提升纳税缴费事项办理便利度,《通知》给出了时间表。

  • 【行走自贸区】武汉自贸片区疫后重振 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会上获悉,武汉自贸片区做出以下重点布局,强化为市场主体服务:  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武汉片区实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登记制,充分释放各类场地资源,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 减税降费,惠企效果实打实(财经眼)

    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助力全面复工复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一方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把“规定动作”做扎实;另一方面,主动谋划地方支持政策,把“自选动作”做精准,三地为此全力以赴。

  • 减税降费,惠企效果实打实(财经眼)

    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助力全面复工复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一方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把“规定动作”做扎实;另一方面,主动谋划地方支持政策,把“自选动作”做精准,三地为此全力以赴。

  • 一揽子税收举措加速落地 助力企业出口转内销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加快准入、搭建平台、提升便利化水平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在包括税费优惠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正在加速推进转内销,且步伐越来越稳健。

  • 明确了!8月31日前完成退款!

    来自财政部的最新通知要求,中央执收单位要切实履行教育收费管理主体责任,按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收取的2019-2020学年教育收费,按规定因疫情原因需办理退付或抵扣手续的,应于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早在6月底,云南省即宣布将中央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84.17亿元全部下达完毕,本次下达资金属一次性财力补助,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 上半年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放水养鱼”助企业如鱼得水

    汤暑葵介绍,深圳市建立财政、税务、社保、医保等部门联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畅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在重庆,市纪检监察、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和财政部重庆监管局、审计署重庆特派办,联动强化减税降费监管工作。

  • 减税政策落地 企业获得感更强(经济聚焦)

    今年上半年,各地纾困惠企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速落地,助力市场主体实现更大发展。李旭红认为,“非接触式”办税落到实处,帮助企业实现纳税便利化,让税企双方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