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终于看清了救命恩人的模样!

2020年04月16日17:25  来源: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5034

  4月16日凌晨,援助上海公卫中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专家朱铭力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防护服完全遮挡了他的模样,老爸看新闻差点没认出来,救命恩人的模样怎么可以记不清,还好新闻里看到了他清晰的模样。” 原来发信息的是新冠肺炎患者老陈的女儿。患者老陈用了整整40天ECMO(人工膜肺机),4月15日康复出院,看新闻才知道自己的主诊医生,来自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皋源主任和他团队医生的模样。

  走出隔离区的危重症患者、65岁的上海人老陈于2月2日入院后,他的病情急转直下,一波三折,曾出现了肠道功能障碍,导致腹腔高压,影响了ECMO的正常运转,后期还出现凝血紊乱、唤醒困难……整整70多天中,他的生命体征依靠ECMO维持了40天。4月15日,他脱掉ECMO(人工膜肺机)20多天后康复出院。这是仁济天团在公卫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老陈在无意识地“梦游”之时,他或许并不知道在自己发生了什么,医护人员为了拯救像他这样的危重症患者付出了哪些努力。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揭秘了隔离病房里仁济天团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2月2日起,有一支仁济天团耕耘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的重症ICU中。这就是由28位成员组成的仁济医院援公卫重症团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目前仍在上海公卫坚守中。

  掌门人的“盯”字诀

  皋源主任是仁济天团的掌门人,每天早晨7点半率众将入舱,开始了每天两次的查房。

  除了每天4、5个小时的查房外,重症患者情况瞬息万变,皋掌门祭出“盯”字诀,一出舱就死死盯着清洁区监护仪的屏幕,手执钉钉App,运筹帷幄,平隐患于隔离舱之外。

  “瑞芬加0.5”、“去甲肾减1毫升”、“呼吸波形不对,换过滤器”,一道道将令由此发出,有时更是抄起隔离衣就冲进舱内,使病人转危为安。

  即便病人平稳,即便已经是午夜,即便是皋掌门梦惊起夜,也必定要来监护屏幕前驻足看一会才肯放心地继续入睡。各类尖端医疗技术对皋掌门来说,已经如数家珍,如何应用能够让患者最大获益,便是他每天都在问自己的关键问题。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上海共识”,谨慎地“盯”着患者,严厉地“盯”着团队,最终换来了4月15日,上了40天ECMO的重症患者痊愈出院,换来了上海第一例输入型危重症患者的顺利撤离ECMO,等等。

  他执掌“容量管理”的帅印

  要说横跨仁济临床天团和CRRT天团的“跨界将军”,非朱铭力主任莫属。“容量管理”的帅印便由他执掌。新冠肺炎的临床特点决定了每日出入量的控制要精确到50毫升,也就是多喝那么一口水的程度。容量决定了病人的心脏功能,肺部渗出,肾脏负荷。军令如山,皋掌门一声令下“今天液体平衡负500ml!”。一边守着血透机、一边盯着集尿袋、旁光扫着监护仪便是朱将军每天的工作。

  他是掌门的得力“军师”

  作为皋掌门的得力“军师”,邢顺鹏副主任竭力辅佐皋掌门把握全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2月11日随皋掌门出征至今,已经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半夜2点,钉钉声声,十之八九就是邢军师在询问患者病情。从事重症专业10余年,邢军师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第一时间就能发现病情波动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丰富的临床经验让他时刻绷紧了神经,即使只是带患者做个CT平扫,也要打好前站,扫除一切隐患,精细到盖几条被子,垫几个枕头,一切都做到万无一失。

  “新鲜血液”从掏粪做起

  得力小将张志贇医师,是重症医学的新鲜血液,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听从指令,指哪儿打哪儿,毫不含糊地践行着执行者的角色。从“掏粪”到“翻身”,再到“压迫止血”,来自于上级医生的每一道命令,在张小将这里都得到了精准地贯彻!

  苦活累活抢着干,半夜值班我先上,手机在手寸步不离,每一条指令后面都紧紧跟着他的一声声“收到!”。在公卫临时党支部火线入党,他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为病人服务,也终将谱写重症医学的未来。

  他是超声、内镜都会的全能医生

  机缘巧合下,最后加入仁济天团的冯楠医师,本职是一名急诊科大夫。凭借扎实的内科功底让他快速地融入了重症医学的团队中。在这里,冯楠终于感觉到了什么叫技多不压身。从前因为个人兴趣学习的超声技术、内镜技术都有了用武之地,然而有更多的技术都是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比如EIT、ECMO,他如海绵吸水一般汲取着天团大咖们讲授的知识,不断思考着、实践着,在短短的一周里,跟上了其他天团成员们的脚步。

  唯一女将秀外慧中

  “女中豪杰、秀外慧中”用来形容目前的唯一女将——护理组长崔顺悦是再合适不过了。外人看似简单的、重复性的护理工作,门道颇深。

  患者的血压突然出现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恰恰就是最不起眼的那个输液泵,怎么样使输液泵的衔接更加平稳?怎么样使护理交班更加顺畅?崔组长绞尽脑汁,2平米的病床墙面上清清楚楚地罗列着这个病人独特的护理要点,避免了每天三次交班可能出现的纰漏。康复期的患者心情烦躁,崔组长每天8小时陪在床边,嘘寒问暖,喂食喂药,帮助患者度过了一个个心理的难关。我们确信,在崔组长的陪伴下,病人出院后一定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

  高透支高强度的坚守,他毫无怨言

  年轻的精神小伙郁园丁,奋斗在护理一线,每天8小时,3班倒地坚守在患者身边,执行着医生的医嘱,护理着患者的吃喝拉撒,辛苦不言而喻。作为男护士,体力上的优势让他比姑娘们更加能够胜任重症护士的高强度工作,仁济外监严格的护理培训让他不再粗枝大叶,能够心思缜密地配合医生观察和护理患者。在这里,我们要向无数坚守在公卫的护理兄弟姐妹道一声:“辛苦了!”

  两个多月来,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何征宇主任、仁济南院何振洲主任、施志强医生、吴卉医生,呼吸科的秦慧主任等,护理部何成成护士、茹倩莹护士、尹斌诚护士、张琬千护士、刘丽娟护士、徐卉护士……28名勇士,每个人都在公卫奋战在抗击新冠的一线。

  两个多月来,看着危重病人数逐步减少,有时是欣喜,有时是惋惜。但是,仁济天团的每位成员始终坚持:疫情不退、我不退!为了上海人民,为了家乡父老,守卫公卫,保卫上海!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文章关键词:医生 公卫 军师 CRRT ECMO 仁济医院 模样 小将 出院 恩人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南汀村民的微笑

    清晨,老挝川圹高原上的南汀村,60岁的阿婆索嗯帮12岁的孙子阿东穿戴整齐,目送他和小伙伴们结伴去上学,露出欣慰的微笑。中企还为村里捐建了诊所、捐赠大批日常药品,从普坤县聘请多名医生和老师常驻村寨,为他们发放工资。

  • “相向而行,推动国际合作”

    从1992年起,卡麦克每年都率团队来到中国,共带领50批、400余人次专家访问中国,并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建立起深厚友谊。2018年,卡麦克辞去美国的工作,和家人一起来到南京,全职担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名誉主任。

  • 【郑州“急”先锋】王泽华:急诊科没有剧本

    “生命方舟”的掌舵人,就是守护这座城市的“急”先锋。

  • 脱贫攻坚丨大凉山来了“佛山天使”

    地处四川省凉山州的喜德县,曾是深度贫困的彝族山区。佛山“组团式”医疗帮扶集中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五家优质三甲医院,结合喜德县当地的需求,将优势医疗力量和资源投入喜德县人民医院。

  • 美国多州医院人满为患 已无力接收新病患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多个州报告称,受疫情影响,目前当地医院已人满为患,无力接收新病患。新墨西哥州医生 罗希尼·麦基:我们的医院已经满了,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的床位,都快要用完了,就过去几周的数字来看,这个州的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