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把“理想的包裹”邮递到寻常百姓家

2020年05月05日14: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5034

  把“理想的包裹”邮递到寻常百姓家 “90后”宣传委员高潘小镇里筑起人生大舞台

  汤池镇中心小学学生为高潘(左)系红领巾。(受访者供图)

  来小镇做宣传委员整整四个年头,1991年出生的高潘个头不算高,长得很精致,说话很清脆。如今的她俨然成了小镇里的大明星,村民们爱听她在集市上打快板,孩子们愿意听她讲故事摆道理,老党员愿意看她送来的书……

  三年前,她把在镇里工作的几个“90后”聚集到一起,甘做“理想邮递员”,发誓要把“理想的包裹”邮递到千家万户。从此小镇不再寂寞,他们办晚会、拍视频、到学校讲“开学第一课”,成为孩子们欢迎的知心人;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致富课,收获了一大批农民粉丝。

  2019年11月,高潘带领的“理想邮递员”团队被中宣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有10年党龄的高潘觉得在小镇里的四年很充实,滚烫的青春在燃烧发光。她坚信,不光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小镇里第一堂党课被评价“声音很好听,内容很枯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奋进的时代。尽管疫情铺天盖地,让人很无奈;但我们齐心抗击疫情,效果也不赖。全国人民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疫情期间,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汤池镇的15名“理想邮递员”拿起手边的相机,拍摄了一支防疫宣传歌曲视频——即使戴着口罩,他们眼角眉梢的青春活力还是在肆意喷薄。

  团队15名成员都是“90后”,平均年龄26岁,他们中有选调生、有大学生村官,他们的领头人就是镇党委宣传委员高潘。

  “我是被姥姥带大的,姥姥家一共八口人,有七名党员。”回忆童年,高潘说,家里的风气对她影响很大。

  2014年大学毕业,带着辽宁省优秀毕业生、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光环的高潘,放弃了去电视台、外企工作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从基层做起。2014年考取大学生村官后,她被分配到丹东市振兴区站前街道华夏村社区任社区党委书记助理。

  “在社区工作期间,社区的各类总结汇报我都参与,这也给了我在工作中锻炼宣讲技能的机会。”2016年4月,高潘被选为振兴区汤池镇党委宣传委员,也正式开启了宣传思想工作。

  讲党课是检验宣传委员能力的试金石。在大学多次获得演讲比赛一等奖的高潘,宣讲是强项,经过认真准备,她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

  “我讲的第一堂课是《信仰的魅力》,讲述了汤池镇萌芽村党总支书记陶玉芝二十余年里的感人事迹。第二堂课是《樵夫的魔力》,讲的是廖俊波的事迹。”让高潘没想到的是,本以为讲课后能赢得一片掌声,却遭遇了尴尬的沉默。

  后来,她听到的反映是:声音很好听,内容枯燥乏味,很难听进去。

  高潘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学识水平太匮乏,除了做理论知识的搬运工,不会创新,不接地气。从那时起,她开始刻意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不再盲目地进行社交,让自己安静下来,心沉下来。“因为阅读,我建立起非常严格自律的作息时间,冰箱上贴着我的各种打卡表,方便时时刻刻自我督促。”

  在不断累积知识的过程中,高潘也学会了更好地思考,在学习中不断总结自己的观点,养成定期写作的习惯。同时,她把更多时间放到田间地头,每次讲课前,都会到村口的大树下、村屯的杂货铺,找老党员聊感兴趣的话题,从而确定选题。

  为了讲得通俗易懂,让农民听得明明白白,高潘已经记不清在办公室熬过多少夜。“一遍遍斟酌语言修改讲稿,把政治理论变成‘乡音土语’,把‘有道理’变成‘有意思’。”

  慢慢地,面对她独特的宣讲内容和方式,当地的党员干部群众开始站得住脚、听得进去。

  “在基层工作的六年时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踏实做事。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做宣讲工作时才能秉承‘真实、真诚’的原则,尽可能做有用、有针对性的宣讲,做让人能够铭记一阵子甚至一辈子的宣讲。”

  把“理想的包裹”邮递到千家万户

  2017年9月,汤池镇又分来一些“90后”大学生,“有志青年聚在一起,就是要大胆地做一些事情,搞一些动静,在凝聚力量的同时互相促进。”高潘和伙伴们一起加油鼓劲。

  “我们想讲好三堂课:党员干部的作风课、农民群众的致富课和未成年人的思政课。”抱着这样的想法,2017年11月8日,12颗年轻的心脏同频跳动,在汤池镇镇政府一间会议室内,“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队宣告成立。

  “我们要深入村屯、学校、企业,把课送到家门口,有一种早年间邮递员送报纸的感觉,于是就想到了‘理想邮递员’这个词。我们就是要把‘理想的包裹’邮递到千家万户。”高潘说起当时成立团队的初衷,依旧有些激动。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群众对新思想的关注度空前高涨,让宣讲真正走进农民群众的心坎里成为我们一项重要议题。”高潘说,起初他们采取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效果并不好。

  “宣讲员红着脸放不开,听课人听不懂打瞌睡。”看到这种情景,高潘有些着急上火。“为什么不用活泼一点的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呢?”

  有了这个想法,高潘和团队马上行动起来:拍摄微电影、到农村大集上打快板、讲主题脱口秀……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扫黑除恶专项宣讲,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讲到“家门口的党史展”,“理想邮递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你们总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都是老农民,在我们身上能看见啥?”

  “能看见的东西多着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瓦房,你们的新房修起来了,就是小康的表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书房,忙完农活不打麻将而是看看书看看报,这也是小康的表现。”

  这样的一问一答,不仅解答了疑惑,也拉近了“理想邮递员”们与群众的距离。“每次下村,群众有时不能准确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但总会叫我们‘邮递员’,我们也喜欢这个称呼。”高潘说。

  两年半来,陆续又有3名青年人加入团队。团队变大了,但高潘带领“理想邮递员”做好理论宣讲的初心未变。据高潘介绍,目前,“90后”讲讲马克思、“90后”讲讲党章和“90后”讲讲宪法已经成为团队的三门精品课程。

  两年半间,高潘带领她的团队开展巡回理论宣讲活动100余场、专场宣讲60余次,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理想的包裹”,用乡音传播到小镇的角角落落。

  不惧是青春模样,不退是青年担当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高潘更加忙碌。作为镇里的干部,她要承担信息摸排、巡逻检查、卡点站岗、发放物资等防疫工作。与此同时,她仍然想着邮递“理想”,并把目光放到了线上平台。

  “疫情期间,我们拍摄了36期视频,内容包含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的防范工作、战‘疫’下的开学第一课等,通过微信公众号传播给汤池镇的百姓。”高潘说,“理想邮递员”化身“网红主播”,通过线上“云宣讲”发布课程,惠及党员群众970万人次。

  解决了理论宣讲问题,又有难题摆在了高潘面前。“几个村的草莓滞销了,萌芽村存在仓库里的板栗也卖不出去。”高潘立即和团队成员商量:我们不仅要邮递“理想”,也要守住百姓的生计。

  “我是一颗甜甜的小草莓,我的兄弟姐妹生活在汤池镇各个村。你问我最近疫情这么严重,我怎么还出来走动?因为我们汤池镇各个道口严防死守,病毒根本无法靠近我们的身体。而且我们从开花结果,到长大熟透,再到采摘包装,都经过严格工序,绝不会受到病毒的威胁。”视频《为草莓发声》中,“理想邮递员”周笑宇化身为一颗草莓,用稚嫩的童声配合草莓大棚中拍摄的实景,讲述汤池镇草莓的生长历程。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是为了通过描述汤池镇草莓的品质、生长环境、运输等方面情况,消除消费者对草莓的购买顾虑。农民辛辛苦苦一年,我们不能让他们对着红红的果实掉眼泪。”高潘说。

  在高潘和“理想邮递员”团队的带动下,果农们接到了大量购买电话,助销草莓5000余斤,草莓也由滞销变畅销。

  “他们卖出了草莓,也给我们带来了对抗风险的新思路。年轻人的好点子,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汤池镇石岱村村主任陶忠良说。

  疫情期间,学校一直未能开学,高潘带领“理想邮递员”团队坚持了两年的入校开展“开学第一课”也不能如约进行。“为此,我们录制了《‘疫’往无前》视频课程,让全镇近千名师生、家长走进这场传递爱与信心的大课。”

  3月2日晚上,汤池镇的老师和学生家中的电视、电脑、手机屏幕都调整为同一个画面。“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开学啦!”伴随着高潘清亮的嗓音,一场特别的“开学第一课”鸣锣开讲。

  “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能让你们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力量,学会感恩与担当,我们一起为湖北加油,为中国加油!”高潘的声音越来越高亢,心中也蕴含着无穷力量。

  “疫情之前,高潘他们来学校举办过很多次红色传承、学习雷锋等活动,很受孩子们欢迎。疫情期间‘开学第一课’播出后,不少学生给我发来微信,希望疫情赶紧过去,能与‘邮递员’哥哥姐姐再见面。”汤池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张红羽说。

  在汤池镇,“理想邮递员”已成为品牌,上到古稀之年的老党员、下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都是他们的粉丝。

  “1701号、1702号……1715号,每一位‘理想邮递员’都有一个编号。”高潘说,每名成员的编号都以“17”开头,最初是因为团队于2017年成立。

  “‘17’和‘一起’发音相近,我们要以‘理想邮递员’之名,一起传递党的声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传递‘理想’,用我们的青春浇灌乡村的美好未来。”高潘说。(记者于力、李铮、高爽)

文章关键词:理想 高潘 90后 汤池镇 精品课程 理想的包裹 17 开学第一课 视频 樵夫的魔力 责编:付琛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把握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在人们具体、可感的文化行为中。

  • 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立足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深刻阐明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 河南县处级以下党员干部“四史”知识竞赛现场竞赛举行

    11月23日,铭记历史、走向复兴——全省县处级以下党员干部“四史”知识竞赛现场竞赛暨颁奖典礼在郑州举行。“四史”知识竞赛活动自今年8月开展以来,全省26.8万余名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最终遴选出48人组成6支代表队进行现场决赛。

  • 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文明的力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立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在福建泰宁县梅口乡中心小学少年宫,铃声一响就热闹起来:腰鼓室内,学生们挥动鼓槌,舞动彩绸;

  • 【中国之治十五讲】在“四史”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炳林  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我们的历史之中,学习历史是增强“四个自信”的必由之路。

  • 红色旅游在老区扬帆起航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红色旅游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功能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于今年8月组织开展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 文学经典基于扎根时代的创造性劳动——以路遥、陈忠实的创作经验为例

    路遥和陈忠实都把文学当成崇高的事业和神圣的理想加以追求,并在创作上不断追求自我超越,自觉树立文艺的精品意识,把写出厚重、大气、社会历史感强与艺术水准高的作品作为创作的目标。

  • 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

    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孙景坤、徐振明是广大志愿军将士、广大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在战争年代奔赴疆场、英勇战斗,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投身建设,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堪为时代之楷模,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 “我正式成为大总统!”他在酒店房间内“组党建国”

    不如意的事接踵而来,他逐渐心理失衡,竟萌生了“组党建国”的想法——起草“建国纲领”、宣誓出任“大总统”、发展党员,他陷在“总统梦”里不可自拔。今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被告人张某因与境外间谍机关勾结,非法“组党结社”,以颠覆国家政权罪和间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 信阳一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挥红色旅游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功能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于2020年8月组织开展了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据悉,自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包含300处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