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 栾姗)5月7日,记者从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获悉,“首届河南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揭晓,入围案例充分体现了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落实、探索、创新的成果。
据介绍,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涵盖放管服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及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等领域。此次评议旨在“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探索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
此次入围的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分别是:河南构建招才引智创新发展长效机制;我省强力推进人员编制“减县补乡”改革;以“三个一”为引领,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3.0版;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探索跨境电商“多模式综合监管”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隐性债务审计全覆盖,服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郑煤机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自主创新,努力迈向世界一流;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登记实名验证,打造公平有序市场准入环境;洛阳市实施“四个创新”、构建“四大体系”,以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新乡市奋力做好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加法”与“减法”;兰考县普惠金融“一平台四体系”模式的探索实践。
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首届河南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有的案例是对中央顶层设计的创新性落实,有的案例是根据本地实际改革需求进行的差异性、原创性探索,具有“全国率先”或“示范推广”特点。
1979年8月,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深圳蛇口工业区正式破土动工。炸山填海的巨响,为深圳经济特区奏响序曲,更如同春雷炸响神州,被后来人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从一个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1979年8月,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深圳蛇口工业区正式破土动工。炸山填海的巨响,为深圳经济特区奏响序曲,更如同春雷炸响神州,被后来人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从一个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依法行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与改进 在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在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此次《意见》发布意味着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出炉,亮出了一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指南”。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方向、任务和举措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不断突破创新。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彭森:最重要的还是要给民营经济确立一个明确的定位,它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实际上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主体,要发挥主体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意见》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是要素配置扭曲,要彻底解决问题,根本途径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这是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