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河南叶县:土地里酿甜蜜 红薯种出“大经济”

2020年05月09日12:59  来源:中国搜索

5034

  核心提示:5月6日,走进河南叶县田庄乡东李村大棚红薯种植基地,一簇簇红薯苗从一条条整齐划一的田垄探出头,青葱欲滴、生机盎然。

  5月6日,走进河南叶县田庄乡东李村大棚红薯种植基地,一簇簇红薯苗从一条条整齐划一的田垄探出头,青葱欲滴、生机盎然。

  “现在苗都出齐了,就等着6月份收获。按照现在的长势,每亩地最少能产2500公斤,每年可种植两茬,按市场价两块钱一斤算的话,每个大棚收入2万元。”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富青高兴地说。

  田庄乡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养分充足、透气性强,非常适宜种植红薯。

  为加快推进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东李村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红薯种植,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据了解,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着“长寿食品”“小人参”之美誉,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红薯等粗粮、杂粮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另外,本地加工粉条、粉皮也需要大量红薯作为原料。”李富青说。正是瞅准了这个商机,他连续到洛阳、濮阳等地考察学习,最终选择了西瓜红、烟薯25等品种。

  于是,该村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占地30多亩的红薯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种植大棚20个。

  为了适应现代人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李富青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无公害种植管理,全部实施铺地膜、滴灌沼气液施肥等种植新技术。加之土质好、光照时间长,红薯长势良好。

  目前,东李村先试种了8个大棚的红薯苗,每个大棚平均栽种4000棵。“红薯的嫩茎剪下来,扦插后就能成活。现在大棚里红薯蔓已经达到20多厘米,剪下一根,就是一个苗子。”李富青说。

  红薯蔓可以一直剪到6月份,不仅为春茬供苗,还能为夏季麦茬红薯供苗。他算了一笔账:两个月时间,一棵红薯可以剪下10-20根苗,每根苗的价格在一毛五左右,一个大棚栽种4000棵红薯,算下来,一个大棚两茬苗收入就能达到1万元,加上两茬红薯收入,每棚年收入预计可达3万元。

  红薯种植只是田庄乡东李村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东李村通过土地流转和调整农业结构等形式,大力发展种植饲草玉米、草莓、红薯等特色种植产业。东李村还联合西孙庄、黄庄和牛庄组建东李村党总支。该党总支成立仅两个多月,已带动周边3个村庄流转土地发展高效高质农作物,东李村的成功经验得到复制并抱团发展。

  “下一步,我们准备再发展种植200亩红薯,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红薯种植中,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李富青对这个“红火”的农业项目信心满满。(叶县县委宣传部 梁一平)

文章关键词:红薯 土地流转 东李村 大棚 小人参 长寿食品 田庄乡 种植基地 长势 富含蛋白质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决胜2020丨心有所“薯”,甜蜜的事业

    2020年11月,记者来到陕西西乡白龙塘镇。这亲切而熟悉的味道,开启了我们寻访甜蜜事业的一天……

  • 【中国的脱贫智慧】奋斗的青春 脱贫路上杜鹃红

    为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肖馨绞尽脑汁,甚至自掏腰包为贫困户买大米、买油、买牛奶、买电风扇、买电饭煲、买取暖器,却从不在贫困户家吃一顿饭,不增加群众一分钱负担。看着肖馨连走路都不那么利索,还经常在山里走访贫困户,村民们都有些不忍。

  • 产品有出路 脱贫有底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一包米、一桶油、一斤水果……每一份扶贫产品的消费背后都连着一个产业,支撑起贫困地区脱贫的希望。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总经理戴树森说,在新民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专业种植户来此兴业,培育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

  • 洛阳一位七旬老人落井10米红薯窑 被救时仍不忘带着装土豆的桶

    9月29日晚上六点,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南寨村,一名村民在下红薯窑过程中,不慎坠入10米红薯窖的底部,情况十分危及,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经现场查看,在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10米的红薯窖底部,一位老人不安的坐在窖底,意识清醒但失去行动能力。

  • “高标准农田+”的新模式

    9月7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周口市召开,这是机构改革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农田建设会议,来自全国的代表观摩了商水县和郸城县高标准农田“升级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 高校宿舍生出的“奇珍异宝”:蘑菇鸟窝辣椒红薯,下一个是啥?

    先是大连一高校辅导员隔空告知同学床板长了蘑菇,随后广州一大学生发现晾衣架上出现一个鸟窝,再后来辣椒树,红薯藤相继被发现。这些发现无不让网友惊叹,同时又好奇: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

  • 贵州思南:小红薯带来红火好日子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思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红薯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食材,但受制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附加值低,农户往往只能自给自足。近年来,思南县把红薯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红薯经济”。

  • 绿色农牧业助力河北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过去打零工,干完这个活儿,还不知道下个活儿在哪里。新硕农业种植基地有1300多亩地,建有59座蔬菜大棚,生产黄瓜、西红柿等近10种蔬菜,不少品种来自国外,150多名村民在这里打工。

  • 河南7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记者从省科协获悉:河南省共有7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张金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 【小康成色⑪】王自然:产业拔穷根 从离了红薯不能活到年入百万粉丝厂

    今年53岁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土生土长的一员,当了12年村支部书记的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仍然有着一颗向上之心。随着村里扶贫工作力度逐渐升级,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贫就业车间,现如今的他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