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9日电 题: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十八般武艺”促脱贫
新华社记者李松
科技特派员钻进山沟,为扶贫产业保驾护航;卫生系统打造护工品牌,使贫困户有了就业新路……近年来,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在农业、科技、卫生等帮扶集团的帮扶下,采取多种办法促脱贫,被称为脱贫的“十八般武艺”。
石柱县中益乡、万州区龙驹镇等18个深度贫困乡镇,是按照贫困发生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硬指标,精准、严格识别出来的,是重庆的“贫中之贫”。这18个乡镇的脱贫攻坚进度,对重庆市脱贫攻坚成效有重大影响。
重庆渝鸟林业公司负责人张孝胜在万州区龙驹镇种植了千亩茶树,今年是他种茶的第六个年头,由于管护技术到位,效益还不错。他告诉记者:“种茶可不简单,每个环节都有‘大文章’。这几年多亏了科技特派员指导,才少走些弯路,少交些‘学费’。”
张孝胜口中的科技特派员,包括重庆市农科院茶叶所研究员钟应富、万州区农业农村委茶叶专家刘翔等人。张孝胜过去种茶,大多密植,这并不利于茶树树冠形成,也影响产量。科技专家到现场一看,就指出了问题。他按照专家的要求,及时调减植株密度,并对茶树枝丫进行科学修剪定型,从而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品质。
龙驹镇由重庆市科技局扶贫集团结对帮扶。如今在这个镇,从茶叶、蔬菜到猕猴桃、中药材,“台前”是农民发展扶贫产业,“幕后”有科技局组织的专业科技队伍提供技术支撑。
医疗卫生系统集团式帮扶同样表现出行业优势。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扶贫集团对口帮扶下,重庆黔江区金溪镇的“金溪护工”品牌名气这几年越来越大,不少农民经过护工专业培训而就业,甚至在重庆市级大医院找到了工作岗位,月薪大多在4000元以上。去年4月以来,黔江区已有300多名农民参加护工培训班,其中近一半是贫困户,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岗、脱贫一户”的目的。
回引乡村本土人才,也是深度贫困乡镇脱贫的“十八般武艺”之一。开州区大进镇关坪村的何正华曾多年在外打工,被回引后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关坪村引入了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扶贫效益不错。重庆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副队长薛奉军说,在乡村本土人才回引等政策支持下,大进镇已回引了23名像何正华这样有本事、有闯劲、群众也认可的本土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
据重庆市扶贫办统计,经过持续努力,重庆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24%降至目前的0.33%,累计减贫2.28万人,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
就在今年疫情期间,潘虎还曾组建一支“苏宁快递青年突击队”,全力保障南京仙林近60个社区防疫和民生物资“最后一公里”配送。面向未来,更多像张虹一样的青年将在前进的道路上接续奔跑,把握时代机遇,“炫”出属于他们一代的浩瀚前程。
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扶贫干部们练就了一项项“绝技”年初因疫情技术人员赶不来新购的生产机器无人调试驻村扶贫队长宁林波这里调,那里拧十根手指上下翻飞宛如“弹指神通”
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助力全面复工复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一方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把“规定动作”做扎实;另一方面,主动谋划地方支持政策,把“自选动作”做精准,三地为此全力以赴。
减税降费政策有序有力落地,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助力全面复工复产,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和后劲。一方面,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把“规定动作”做扎实;另一方面,主动谋划地方支持政策,把“自选动作”做精准,三地为此全力以赴。
姑娘名叫陈来凤,是个“90后”,家住安徽霍山但家庙镇但家庙村,以种稻养虾为业。陈来凤给他们提供种子、虾苗和技术指导,大家伙跟着她养虾、卖虾、种虾田米,日子越过越红火。倪守胜今年54岁,他家的虾,全靠陈来凤直播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一代数字技术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譬如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正在飞行的无人机,在这次疫情中展露了“十八般武艺”,不仅能完成大面积、高质量消杀,还能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巡视和喊话;在火车站、机场等人流聚集区,消毒机器人大显身手,用它进行消杀,既快捷又能避免感染风险;急需的医疗物资、各地援助的生活物资,也可以通过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快速送往医院……而这些 “黑科技”背后,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发的定位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科技是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撑力量,而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保障
23日晚,武汉大学日本校友会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出倡议,呼吁在日校友及各界爱心人士行动起来,捐赠急需物资。为支援武汉疫情防控,意大利米兰侨团纷纷取消原定的2020年春节米兰华埠舞龙舞狮大巡游等庆祝活动,节省经费支持祖(籍)国抗击疫情。
——控尘、控煤、控排、控车、控油、控烧等“六控”,解决工地扬尘、燃煤锅炉、工业排放、黄标车、劣质油、秸秆焚烧等各类源头污染。——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燃煤“双替代”,依法整治“散乱污”企业,严格落实扬尘污染治理、工业企业污染管控、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孙机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是10月22号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的开幕式上。孙机所著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视频截图) 孙机开始鉴赏文物,是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以后。
孙机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前,是10月22号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的开幕式上。孙机在各地的讲座,总是意气风发,“一站到底”,很少停下来休息,让在场观众忘了站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