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标志着此次试验船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平安着陆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队立即对返回舱进行了现场处置,并连夜将返回舱运出沙漠,停放在距离着陆点约38公里的戈壁滩露营。而在昨天(9日),返回舱被吊装、运抵酒泉场区。
在试验船返回舱着陆之后,它的一张照片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在这张照片中,试验船返回舱直立在地面上,舱体上半部分露出的内部结构像两个大大的眼睛,看起来很可爱,被很多网友称为“史上最萌飞船”。
专家详解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外观
有网友问,这露出来的都是什么?身上的舱盖怎么都掉了?为此,总台央视记者独家采访了新一代飞船试验船研制团队的专家,我们来听一听专家的详细解读。
返回舱并非受到损坏 实属设计初衷
此次返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的舱体上有几处舱盖剥落,试验船设计师说,这并不是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受到了损坏,而是原本就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管设计师 王平:这一块是我们的主伞舱,上面这两个筒,是它的减速伞的弹伞筒。
可以把上面放的减速伞弹出来,弹出来以后减速伞充满了(气)以后相当于有一个力,可以把底下主伞舱里面主伞拉出来,这个绳就在这个槽里,把整个把主伞这么拉出来。然后像外边这些盖肯定之前就弹出去了。
由于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体积和重量都要比神舟飞船大得多,所以采用了群伞降落技术,降落伞的数量多了,体积也就更大了,所以在新飞船就必须有一个较大的伞舱。
王平:我们整个飞船它伞的体积相对来说还是挺不小的。所以如果要是把它放在上面的话,它特别占地,所以我们从优化空间结构和优化构形的角度来讲,给它放在了底下。那么放到底下的话就需要从侧面能用绳给它拉出来,主要是这样的考虑。
此外,由于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还验证了高速再入技术,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了极高的热量,返回舱表面也受到了严重的烧蚀,这也全都在设计人员的掌握之中。
王平:(试验船)在发射之前整个涂的是白漆,它的颜色是白色的。那么经过高温的一个烧蚀的过程,很多地方都烧黑了。那么整个的气流的冲刷的情况来看,跟我们设计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表现完美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之后,接下来研制团队还要继续对试验船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验证。
试验船设计师王平介绍,就目前已取得的结果来看,此次试验船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管设计师 王平:(试验船)回来的过程还是非常完美的。包括整个的再入的过程,还有之前轨道飞行的过程,精度都是达到了我们设计的指标的要求,包括落地的整个的过程也是非常的完美。它落地的时候整个舱是直立状态,完全符合我们的设计的预期的。
王平介绍,让飞船着陆时能稳稳地保持直立状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首次给飞船安装了缓冲气囊,这也是我国载人飞船的首次尝试。
王平:气囊的表现也是非常完美的。我们气囊设计了内层和外层两部分气囊,外层气囊主要是负责缓冲。
如果它不放气的话,那么它就像气球一样,落在地上它还会弹起来,就不稳定。而现在的话它落到地面以后,马上将里边气放掉,这样的话它就可以一下子坐在地面上。而里边还有一个内层气囊,是用于支撑我们着陆以后的返回舱的。
这次返回舱不仅落得稳,同时更是落得准。王平介绍,此次返回舱的落点与此前预计的地点非常接近。这不仅说明了返回舱的各项状态与设计指标完美一致,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地面搜索的难度,更是为新飞船的新技术验证提供了支撑。
王平:(返回舱)它在再入过程中,为了能把气囊弹出来,它实际上要把防热的大底要提前弹掉。那么这次由于落点精度很高,所以大底抛完了以后,离落点也不是很远,然后我们成功地把它回收了。防热大底的框架是我们利用全新的3D打印的技术,包括防热大底内侧安装的一些电子设备都是完好的。
智能化提升 为新一代载人飞船打下技术基础
为什么这次新一代飞船试验船返回的落点精度能这么高呢?王平介绍,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此次试验船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也就是说飞船的智能化更高了,通过飞船自己精确的飞行控制,为这次高精度的再入返回打下了坚实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管设计师 王平:每一次变轨都跟我们的预期的标称值几乎分毫不差,保证我们最后再入的精度。我们整个的飞行过程要考虑地球的自转影响,所以这个时间要控制得非常好,再加上我们自主控制,就保证了我们最后的落点精度也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成绩。
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于采用了全新的自主飞行控制系统,飞行期间,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了七次精确变轨。
王平:前七次轨道机动是用于把我们的飞船抬到一个远地点,接近8000公里的一个大椭圆的轨道上,然后这样可以从一个很高的地方再入,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再入速度,来模拟从月球返回的地高速再入的这么一个过程。
前期的变轨主要是这个目的。那么我们还设计了第8次变轨,主要是考虑对前七次轨道的一个偏差的修正。这次因为前期自主可控过程非常完美,所以第8次我们就取消了。
通过采用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赋予了飞船更高的智能程度,这也是我国航天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此次试验船正是通过自主创新、勇于尝试,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将为我国未来的载人飞船打下坚实基础。
王平:后续我们会对返回舱各方面进行一个分析,包括它的结构防热,还有里边的各种的电子设备进行一个分析,包括我们后续还有支持下一阶段的真正的新飞船型号的研制,以及为我们可重复使用未来的一些技术攻关,拿到一些第一手的数据的材料。
(编辑 尹惠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这些名号都是响亮的,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名号背后的那个人——张柏楠。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绝对安全,张柏楠接手了这个任务——在两个月时间内,研制新型缓冲器代替老型号。
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酒泉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张柏楠与试验船项目成员一起见证了这一幕。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有了试验船的探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航天员一定会搭乘更棒的新飞船驰骋寰宇、往返天地。
12时2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控制试验船完成返回制动,进入返回轨道。新飞船不仅可以去近地空间站做客,同时在返回舱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动力更强劲的服务舱,还可到月球附近转一圈。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8日13时49分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船于5日18时,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完成了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新一代载人飞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群伞回收及部分重复使用等关键技术。
5月8日成功返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 张柏楠:这是我们载人航天人的一个梦想,能够从跟跑到并跑。
5月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90秒看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记者刘诗瑶、余建斌)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可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轨飞行2天19小时后,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该院为飞船配备的多种黑科技,成为确保它成功返航的秘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进行首次试验验证的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6日在返回过程中出现异常,专家正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