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要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让贫困的同胞赶上先富的群众。当前,脱贫攻坚要坚持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要确保帮扶工作机构不减、人员不变、责任不松、靶心不移,确保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落下一人,要在“五个坚持五个防止”上再下功夫。
坚持一鼓作气、一以贯之的精神和作风,防止出现“再而衰、三而竭”的现象。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部分党员干部提早进入了“疲倦期”,患了厌战松劲“疲劳症”,逐渐滋生了“任务式脱贫”“到点就脱贫”的形式主义作风。要防止个别地区个别党员干部急着给脱贫攻坚画“句号”、打“省略号”,忙着给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换频道”。脱贫攻坚越是进入收尾阶段,党员干部越要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不忘初心敢担当、牢记使命善作为,把“再坚持一下”的负担情绪变成“再继续努力”的前进动力。
坚持教育扶智,防止贫困代际相传。扶贫的根本在于扶志,如果仅从物质层面给予帮扶,即使一时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脱贫需要外来的帮扶,更要有内生的动力,归根结底,就是要靠自己的实干勤劳来实现。脱贫攻坚既要送温暖,更要注重“志气”的培养。既要重视物质上的帮扶,更要重视思想上的帮扶,要把准内生动力不足的“脉”,开对内生动力不足的“方”,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的品质和“自力更生”的韧劲,扶志要扶智,“渔”“鱼”可兼得,尤其要加强对农村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需防止“智力贫困”、“能力贫困”的延续。
坚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防止“治标不治本”。从目前的经验看,产业扶贫是我们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最好的途径。产业扶贫要体现集体性,项目全过程都要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聚焦社会爱心企业的资源优势,聚焦产业扶贫,通过“帮”“带”,助推贫困个体的发展壮大,让他们自身获得发展的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一个贫血的病人输再多的血,最终也要靠自身“造出”的“血”才能走的更远、活的更久。
坚持解决问题实事求是,防止解决发展中问题“形式化”、“延后化”。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党员干部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听民意、访民情、知民愿,才能知道一线有什么问题,把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疮疤见光易好,伤口捂着易烂”。解决问题要不避丑、不避难,漠视、掩盖问题,只会把小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解决问题,就要态度诚恳、工作扎实,做到措施实打实、督导实打实、成效实打实。
坚持“扶贫没有终点”的理念,防止“半途”而废。精准扶贫要扶上马,再送一程,预防因“内功”不强,“从马背上摔下来”。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不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农村都不可能消亡,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振兴、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是一场以消灭绝对贫困为目标,有温度、有质量的阶段性突击战,是共同富裕的必经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战;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帮扶没有结束,扶贫没有终点。脱贫攻坚战未获全面胜利,决不能解甲归田、放马南山,在奔向小康、进行新农村建设、走向共同富裕的征途上仍需紧披战袍,快马扬鞭,奋战沙场,要有打硬战、打恶仗、打持久战的决心和准备,这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李学富)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6日在武汉举行。根据《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蓝皮书》,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助力防贫、防返贫的作用不断凸显。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6日在武汉举行。根据《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蓝皮书》,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助力防贫、防返贫的作用不断凸显。
12月3日至4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南阳市桐柏县、新野县、南召县、方城县调研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工作,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建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宣布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至此,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宣告历史性解决。
11月22日下午3时,献礼脱贫攻坚战、记录伟大时代变革的主题影片《驻村第一书记》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首映式。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及电影主创人员、企业界代表欢聚一堂,观看了影片。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主办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已于2020年10月17日在京开幕,并持续至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举办。
2013年,农民工陈耀平从地处中原的河南来到新疆阿克苏的阿热兰干村,在富民安居工程上打工,结识了生活陷入困境的吐尔逊。为了让他们一家摆脱贫困,曾在老家养过兔子的陈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利用当地丰富的草料,手把手教吐尔逊养兔子,帮助吐尔逊一家走出了贫困的低洼。
河南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进行了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策划“脱贫攻坚”系列访谈之林业篇,邀请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伟、河南省林业局扶贫办主任周三强,围绕“河南省林业助力脱贫攻坚”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