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产业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不少贫困地区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一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这既是对党中央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也体现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产业兴、效益好,群众收入才能稳定持续,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才会更高。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对帮助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作用和意义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小木耳,大产业”,就道出了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指出了方向和路径。把当地特色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形成产业链、形成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让土特产带来高效益,既是民之向更是脱贫攻坚之需。
持续深入推动产业扶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能只关注特色产品的生产,也不能仅仅关注其助力眼前的脱贫,更要在引导群众参与其中狠下功夫、做好文章。产业扶贫,关键在于产品的好坏,但要生产、创造出好产品,关键还是要靠人,特别是要依靠当地的群众。只有群众转变了观念、学会了技术、提高了技能,产业的发展才能更有动力、更有希望、更有前景。因此,推动产业扶贫要大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既让困难群众更多享受到产业扶贫带来的红利,更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要看到,一些地区产业扶贫还存在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多的问题,很难做到长期有效。特别是在少数地区,还存在把扶贫产业当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堆盆景”“造声势”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表面看是工作不到位,实则还是少数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政绩观出现偏差,其结果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更抹黑了扶贫干部形象,甚至损坏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推动产业扶贫,提高脱贫攻坚质量,必须坚决遏制、有效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政绩观偏差等问题,决不让类似的问题影响脱贫攻坚的步伐,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和成色。(夏悦)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6日在武汉举行。根据《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蓝皮书》,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助力防贫、防返贫的作用不断凸显。
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6日在武汉举行。根据《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蓝皮书》,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助力防贫、防返贫的作用不断凸显。
12月3日至4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南阳市桐柏县、新野县、南召县、方城县调研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工作,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征求意见建议。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11月23日,贵州省政府宣布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至此,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宣告历史性解决。
11月22日下午3时,献礼脱贫攻坚战、记录伟大时代变革的主题影片《驻村第一书记》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举行首映式。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扶贫办等有关领导及电影主创人员、企业界代表欢聚一堂,观看了影片。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办共同主办全国脱贫攻坚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已于2020年10月17日在京开幕,并持续至12月底在全国范围内举办。
2013年,农民工陈耀平从地处中原的河南来到新疆阿克苏的阿热兰干村,在富民安居工程上打工,结识了生活陷入困境的吐尔逊。为了让他们一家摆脱贫困,曾在老家养过兔子的陈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利用当地丰富的草料,手把手教吐尔逊养兔子,帮助吐尔逊一家走出了贫困的低洼。
河南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进行了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栏目策划“脱贫攻坚”系列访谈之林业篇,邀请河南省林业局副局长王伟、河南省林业局扶贫办主任周三强,围绕“河南省林业助力脱贫攻坚”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