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战“疫”说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加快创新经济治理

2020年06月04日18:47  来源:人民论坛网

5034

1591064822630

  中国经济大家谈系列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在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家经济治理现代化,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于变局中开新局。

  全球变局之下,中国将迎来重大机遇

  国际形势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提出新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新矛盾。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发展中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呼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呼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三个没有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些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条件。

  二是中国是一个超14亿人口的大国,2019年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未来的发动机之一就是内需,14亿人的消费,不仅是中国的机遇,更是世界的机遇,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三是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人才资源丰富。例如,在人力资本方面,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

  四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从实践中探索与完善起来的。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五是对外开放的优势。中国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在这个互利共赢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如技术挑战,经济转型、产业转型的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等等。

  创新经济治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要加快创新经济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经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此,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截至2020年3月15日,中国实有市场主体达1.25亿户,其中企业主体3905万户,个体工商户83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户。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各种所有制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如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如何营造好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充分燃烧,都要通过经济治理的现代化来实现。

  二是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为此,就要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完善分配制度,既要重视市场在初次分配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又要重视政府在再分配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此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再分配制度体系,还要重视慈善公益事业等第三次分配作用。

  三是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历史和实践证明,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我们必须用好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打造好市场条件和环境,构建好各类市场体系,为各类市场主体同台竞技创造公平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找准政府的定位。确保职能归位,回归到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的建立、公共产品的提供、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垄断等障碍的破除,以及外部性问题的解决等方面上来。政府和市场关系处理的得当与否,将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与否的重要衡量尺度。

  四是建立科技创新的新体制新机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要成为科技强国。“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我们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存在什么样的痛点亟待解决,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如何破除。只有深入问题导向,破解体制性阻隔,才能打造科技创新新体制。

  五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曾几何时,开放是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的窗口,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站在新的时代转折点上,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和所处的世界,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应该如何进一步进行战略谋划?新时代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新使命新担当?对外开放的格局、方式和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如何融入到对外开放的更高水平的新体制之中,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这些都要求我们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三到五年来看国际贸易之争难以避免,从十年到二十年来看是科技之争,从三十到五十年来看则是战略之争,从百年以上来看,是制度之争,从更长远来看,则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之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制度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更长远的繁荣昌盛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原文责编/杨阳 贺胜兰

文章关键词:创新经济 充分燃烧 农民专业合作社 基本经济制度 蛋糕 火车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制度 开放型经济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中应加强交流 继续合作

    当地时间11月16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通过视频参加“彭博创新经济论坛”时表示,即将上任的新一届美国政府应迅速采取行动,恢复与中国如今受损的沟通渠道,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从经济特区到自贸港 海南岛热浪奔腾再出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要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上下功夫,以高度自由、高度便利、高度法治为主要目标创新经济治理,着力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弊端,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推进改革开放,为海南经济特区发展不断注入强劲的新活力。

  • 【潮涌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提密度、减距离、破分割,打造跨省域最江南超级都市圈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好消息频传。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示范区横跨沪苏浙,毗邻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

  •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经济特区进入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新阶段新境界

    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专家、记者走访了位于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谈及此行感受,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表示,“观感非常震撼”,他认为,有些经济特区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经济的概念,而是进入了创新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希望能够在这方面继续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苏州:全力打造开放型创新经济

    来自苏州市商务局的一组数据振奋人心:今年1至11月,苏州经济保持稳中有进,进出口20118.2亿元,出口12108.2亿元,总额占到全国的7.1%,占据江苏全省半壁江山;新增注册外资99.9亿美元,增长0.7%。在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亚盛医药拿了95亩地,这里即将建成的是以国际标准打造的企业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及产业基地。

  • 在互信中发展 在开放中共赢

    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面临不确定性,但众多与会嘉宾仍然相信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极具创新活力的国家,将在长期内实现稳定增长。“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2016年建成启用后,凭借世界最高的灵敏度和超强的分辨率,到今年短短三年时间就发现认证了90多颗脉冲星。

  • 让世界共享创新经济成果

    今年9月,德勤中国发布的《中国创新崛起——中国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19》指出,数字经济成为中国GDP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有着非常大的伤害。

  • 在互信中发展,在开放中共赢

    ”  创新经济论坛汇聚各国政界、商界、智库人士,其中自然包括不少中美两国嘉宾,正是一次高层次的“交心”机会。大力创新、持续开放的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探索创新合作道路,对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关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联播+|中国梦不是“霸权梦” 习近平这些话亮明中国态度

    “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时掷地有声地说道。

  • “我们看好中国”——倾听来自创新经济论坛的声音

    ”  来自美国的智库专家萨姆·萨克斯分别用中、英文发言,大声呼吁中美“求同存异”,以对话交流弥合分歧、化解矛盾。”  尽管来自不同地区,与会人士在一个问题上几乎没有异议:摒弃零和博弈,切实增进互信,才能趋利避害、实现共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