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窗口定为6月16日10时11分至10时50分,瞄准窗口前沿实施发射。
此次发射窗口宽度时间精确到了分钟,为了确保发射质量和效果,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觉按照零窗口的精度要求精心做好发射准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 吴炜琦:过去我们宣布的都是一个整体的一个发射窗口的时段,我们这次宣布16日上午10时50分发射,那就是这个发射窗口的前沿,也是最理想的时段。这个发射窗口的决定,即是系统组网的要求,也是这颗卫星轨道位置的要求。我们对这次发射的窗口进行了优化,确保卫星入轨以后有更好的条件测控满足要求,状态受控入轨以后,推进剂最省、寿命最长。
发射窗口的公布,标志北斗三号卫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技术状态稳定受控、质量可靠、各项测试指标满足负荷要求。
北斗三号发射任务01号指挥员 尹相原:为了确保这发火箭能够圆满的顺利的把北斗卫星送上太空,准备工作必须要提前做,那就意味因为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我们这些天以来一直都没间断过,一直在进行这个联试联调,保持它通信线路的、还有这个指挥线路畅通,所以是一直保持这么一个良好的状态。
以往发射,燃料加注是从负48小时开始,此次发射,中心综合对各种要素的判断,决定将加注工作更改到负24小时开始进行,这种调整在西昌发射场尚属首次。
总台央视记者 吴昌珂:根据发射流程安排,今天上午8时,发射场开始对搭载北斗三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加注。在我身后,加注系统工作人员正在对火箭的助推器和一二级加注燃料,这就意味着北斗三号发射任务进入了不可逆的状态,真正进入了倒计时。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测站站长 陈华强:一个是为了确保我们最后一次北斗发射任务取得一个更加圆满的结果。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源自于我们多年成功发射经验的积累,离发射时间越短,加注火箭常规推进剂效果越好,对火箭的飞行越有利。
(总台央视记者 杨欣 陈飚)
(编辑 王法 尹惠仙)
12月6日11时58分,伴随着一阵撼天动地的巨响,高分十四号卫星成功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时隔23天再传捷报,接连取得下半年新一轮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4战4捷。从高分四号,到高分十三号,再到今天的高分卫星收官之战,5年光阴,见证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发射能力不断跃升,也见证着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5年来,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升,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常规气象要素短期预报准确率平均提升2.28%,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提升3.5%。截至目前,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至0.6%,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
回顾“十三五”时期,“中国天眼”落成启用,量子信息应用实现重要突破;北斗导航全球组网,5G网络加速成型……5年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59.5%,在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
“蓝图已经绘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用奋斗开启下一个15年”“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指明前进方向,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永葆奋斗的朝气、创新的锐气、担当的勇气,必有青春之我、青春之中国、青春之人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5G商用一周年,交出了全球瞩目的年检答卷。27日,中国移动召开通气会,针对5G套餐资费和终端价格等问题一一回应。
2020年10月26日23时1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总台央视记者 刘常连 杨弘杨 刘旭 刘文勇 车元元 刘晓晖 梅咏东 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 朱霄雄 王玉磊 黄国畅 摄影:郭文彬)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如期完成,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指出,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从敢闯敢试到先行示范,深圳正在推出一系列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昨天(22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吹风会上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5G发展。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独立组网建设,加大共建共享力度,努力构建高质量、经济高效的5G网络。
89年前的今天,日军罗织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次日侵占沈阳,东三省陆续沦陷。“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拂去岁月的积尘,一个民族伤疤似乎至今仍在渗出血丝。不忘来路,是为了更好砥砺前行;知史明志,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