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杨岭村,群山绿树环抱中,屋舍俨然,村道整理,村子秀丽多姿。(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摄)
新华社银川6月23日电(记者谢建雯、卢鹰)盛夏时节,郁郁葱葱的六盘山深处,“老马茶馆”里又飘出了甜甜的八宝茶香。古色古香的茶架、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墙、农味十足的玉米和辣椒串……走进茶馆,一股“混搭风”扑面而来。
“没想到山里还有这么个茶馆,真是意外。” 一位福建姑娘和同伴边说,边拿起手机自拍合影。一旁的同伴也感叹道:“茶很甜,风景好,天也凉快。要是整个夏天都在这里避暑,简直太幸福了。”
63岁的茶馆主人老马熟练地配茶、沏茶,看远方客人嘬茶聊天。就在两天前,他还接待了一个甘肃旅游团。“天热了,茶馆的游客也多了。”他笑着说。
老马叫马克俊,家住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这里地处六盘山腹地的峡谷地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大山根里开茶馆是个新鲜事。
老马(左)为游客沏茶。(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摄)
其实就在几年前,老马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和老伴靠种地、养牛过活。那时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洼路,产业、技术、资金等要素的匮乏曾桎梏着这里的发展。
变化始于2014年。精准扶贫以来,老马在政策扶持下买了牛,扩建了牛棚。随着村里建成集中养殖园区,老马将几头牛托管给园区养殖,每年有900多元保底分红。
空牛棚做什么?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马在一次福建产业观摩行中,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茶馆。“好日子哪能睡着等,我想着八宝茶健康养生,是我们宁夏的好东西,行不行总要试试。”他说。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杨岭村建立养殖园区、打造花田花海、开办农家乐……夏日登高远望,群山绿树掩映下,屋舍俨然、村道整洁。村子换了新颜,游客多了,“老马茶馆”生意也旺了。
“以前村里的人想出去,现在外面的人想进来。远处的人到我这歇一歇脚,喝点热茶,我也搞点收入,两全其美。” 老马说,去年茶馆净赚5000多元,今年他增加了茶叶种类,还学了新配方,希望游客能喜欢家乡的八宝茶。
老马茶馆里,几位外地游客前来品尝八宝茶。(新华社记者 谢建雯摄)
如今,杨岭村已逐步找到了产业脱贫的路子,初步形成草畜、旅游、养蜂等特色产业。据杨岭村党支部书记张顾杰介绍,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破万元。
据了解,村里去年还举办了首届山花旅游节,10天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旅游产业综合收入300余万元。
与此同时,老马也办起农家乐,新建几间房,装好洗澡间后就能接待游客。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老马茶馆”几乎空着。但随着疫情好转,游客增多,老马的干劲又上来了,他准备为茶馆再多加几张桌子。
杨岭村村史馆里有一面照片墙,记录着村民的幸福瞬间。“这是我们的‘笑脸墙’,日子过好了,你看大家笑得多开心。”马克俊露出两排大牙,笑得和照片上一样开怀。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平均海拔2000多米,虽说生态好,但是人多地少,不少百姓生活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康乐县养牛历史悠久,家住康乐县胭脂镇马集村的马麻乃,就是贩牛的,别人都喊他老马。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春节前我店里囤了200多万的货,大部分是电脑,所有的钱都砸进去了,当时收到商场延迟复工的通知,真是愁坏了,没想到后来来了个大反转。疫情突发,就在所有的实体店老板还在为店里的生意焦头烂额时,刚过完春节20天,李文岩年前囤的价值200多万的数码产品已经被抢购一空。
河东棚户区是河南省目前在建建筑面积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楼栋495栋,建成后可安置村民约15万人。4月18日,记者来到航空港实验区河东第八棚户区二号地块建设现场,只见14栋高层住宅布局合理,道路两侧银杏耸立、草坪翠绿。
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到国家医疗保障局,从退役军人事务部到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多位新部门负责人在“部长通道”亮相,直面关切、现场应答。目睹“通道”采访的热烈场景,乍得通讯和出版社记者纳金加尔感慨:中国两会互动气氛浓厚,同时井然有序。
” 上午9点不到,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一楼的“老马工作室”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老马”叫马善祥,观音桥街道首席调解员。” 去年一年,老马接待群众600多人次,有家长里短,有邻里矛盾,也有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