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访名家·聚焦给总书记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这体现出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使我很受鼓舞。”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杂交水稻的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程。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研发。”
农业报国,不让老百姓挨饿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袁隆平的名字排在第一位。“民以食为天。我是学农的,依靠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是我的职责所在。尤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场饥荒,我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袁隆平说。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立誓要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它取名为“野败”。
各地科研人员聚集到海南,他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又在农场支起了小黑板,给全国各地科研工作者讲课。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攻关大会战打响。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楼的一间会客室墙上悬挂着一幅照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左上角有袁隆平写下的一行字:湖南溆浦,首次亩产突破1000公斤。
“亩产1000公斤”,这是袁隆平80岁时许下的生日愿望,在2014年已经实现。2019年,袁隆平迎来90岁生日。这一次,他的愿望是,“亩产1200公斤”。
从1976年到2018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85亿亩,增产稻谷8.5亿吨,为中国人牢牢掌握自己的饭碗作出了突出贡献。
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何纲跃摄/光明图片
科技创新,从未停歇的脚步
作为实打实的“90后”,袁隆平身体不如以往,但他对以科技创新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愿望却一如既往。他说:“现在,我最关心耐盐碱水稻示范工程、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工程等三大工程,期望通过它们,更进一步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的发展。”
提及海水稻,袁隆平说:“海水稻就是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沿海滩涂等盐碱地正常生长的特殊水稻,并不是说长在海里,或用海水灌溉的水稻。原来由于耕地面积受限,要提高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海水稻,希望通过利用沿海滩涂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全国沿海滩涂、盐碱地有十几亿亩,能够种上水稻的有2亿亩。2017年开始,我们计划在三年内研究成功抗盐碱浓度在0.8%左右的海水稻,每亩产量在300公斤以上,如果推广一亿亩,就可以多产300亿公斤粮食,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
除了解决“吃饱饭”,袁隆平还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由他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从过去强调产量,向兼顾绿色优质目标转变。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30多个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超过30%,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形势影响,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量,我国在水稻种植上提倡扩展双季稻种植面积。目前,袁隆平团队已在湖南布置13个示范点,试点双季稻种植,目标为早稻亩产400公斤,晚稻采用第三代杂交稻,攻关亩产800公斤。双季稻亩产共计1200公斤。同时,袁隆平团队还在湖南省内两地及广州黄埔区一地,共计部署三个点,启动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
“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很重要,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尤其如此。”袁隆平说,“我一定会带领团队,朝着新目标,继续奋斗。”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5日 01版)
因为一条不到10秒的视频意外走红 温暖了这个冬日 但却让我们久久不能忘记 01 感人的笑容 生活有时会很平淡 但爱可以带来很多精彩 跳自编的曳步舞感染了无数人 他们展现了最真实的快乐
今年7月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因为疫情引发的粮食出口供应链断裂,饥饿人口比往年新增了1.3亿。据农业农村部评估,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
试验田选择位于辽河入海口的130亩地,但自然条件下引入的海水对于培育6‰耐盐碱水稻来说,浓度仍然不够。今年是繁育的第一年,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初步筛选出耐盐碱及优质水稻品种30余份,其中科研难度最大的6‰耐盐碱水稻品种6份。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平均亩产为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突破亩产3000斤,这在普通生态双季稻属于重大突破。
(记者 刘麟 谢瑶)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迎来晚稻测产,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加上7月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亩产3061.52斤,再一次刷新杂交水稻亩产纪录。
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一块被抽取测产的示范田里,工作人员进行机械化收割。
(记者何勇)11月2日,湖南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传来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测产结果公布,晚稻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
“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钟南山与袁隆平用自己的亲身言行,教会了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不必盲从。
“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钟南山与袁隆平用自己的亲身言行,教会了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不必盲从。
袁隆平团队双季稻亩产超1500公斤。这一突破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也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中国人不仅要吃饱,也要吃好;粮食不仅要高产,还要优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向逐梦不止探索不息的袁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