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又双叒有“神童”获奖遭质疑 这次是研究喝茶抗癌……

2020年07月16日16:43  来源:映象网综合

5034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级小学生以“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项目,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武汉又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分别读三年级和五年级。

武汉2名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奖

北京时间视频15日报道,继昆明六年级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奖项引发争议后,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因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

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网友质疑孩子怎么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更不要说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数据处理还需要很强的医学基础支撑,这么小的孩子是如何完成的。

15日,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表示事件正在核实调查。

据新华网报道,昆明市某研究所的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

“比赛已经变味儿了。”在中科院昆明某下属研究所工作的研究人员黄某告诉记者,之前有朋友请他帮助孩子参加这项大赛,他帮孩子设计了一个符合其知识能力水平的项目,没想到班主任看过后却连说“太low了”。

“班主任把之前的获奖项目给我看了一下,我大吃一惊,很多项目至少都是硕士、博士才能完成的。”黄某说。

云南省建水县一名连续多年带领学生参赛的崔老师告诉记者,每年获奖名单出炉后,他都会感叹一些获奖作品的水平之高。“比如有小学生研究十分复杂的导航系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大力介入,我相信是无法完成的。”

记者查阅大赛评审规则发现,奖项的评审由大赛组委会组织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规则强调必须由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并明确要求设计中的创造性贡献必须是参赛者本人构思、完成。

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答辩是在一个封闭场地内进行的,除了专家和参赛学生,其他人不准进入。”崔某说。

记者调查发现,云南省科协邀请的评审专家大多是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资深教授、研究员。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家长为何热衷让孩子参赛?

为什么许多家长热衷于帮助孩子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甚至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拿奖?

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取消各类竞赛的高考加分之前,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可以在高考中获得加分。与竞争激烈的学科竞赛相比,科技创新类大赛难度相对较低。

昆明市某中学王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已全面取消了各类竞赛高考加分,今年高校自主招生也取消了。“即便不能直接加分或参加自主招生,把获奖经历写进档案里也更好看。另外,当前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国外学校尤其重视素质教育,这些奖项在申请时可以成为履历上漂亮的一笔。”

“孩子若有奇思妙想要大力鼓励,创造条件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兰文华说,“但若是为升学加分或铺就便捷通道,甚至不惜利用规则漏洞挑战社会诚信底线,就要认真反思教育评价机制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新华社:“神童”获奖并非个例

新华社15日《莫让孩子的“科学梦”变了味》一文中指出,通过查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历年获奖名单发现,类似的“高大上”中小学生研究项目不在少数。

其实,为了防止造假,大赛不仅要求参赛学生做项目时要拍照留痕、留存资料,还在各级比赛中设置了答辩环节。云南省一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

但是对于评审专家为何没能发现一些参赛作品明显超出了中小学生知识能力范围,赛事组织方没有正面回答,仅称“我们也提倡高校院所对青少年进行支持,大手拉小手,会对青少年有所启发”。

青少年科创大赛组委会:进一步完善评审规则与程序

此次青少年科创大赛获奖作品接连受到质疑,引发学界广泛关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15日关于“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的声明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映象网综合自新华社、科技日报、新闻晨报、北京日报

文章关键词:神童 获奖 质疑 喝茶 抗癌 云南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家长“神童情结”成就骗子狂欢 “全脑开发”暑期再现

    记者在山西多地采访发现,一种打着“全脑开发”旗号的培训班,陆续在暑假来临前后恢复营业。培训方声称,其课程基于量子力学理论,能让孩子“蒙眼识字、过目不忘”。

  • “炒作”孩子也是在坑自己

    “神童”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离谱的是,有人造的“神童”神得都不像话,说“盖世神通”“逆天本领”都不为过,其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值得深思,其背后的拔苗之手值得探究。制造“神童”的父母们是在给孩子的成长之路挖坑,也是给自己挖坑。

  • 如此“镀金”是害了孩子

    神童,本意是指才赋出众的儿童,他们幼而敏慧,在诗文、音乐或某些技艺上的表现优于同龄人,甘罗、司马光、曹冲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神童代表。从靠“癌症研究”获全国大奖的小学生到日均写诗2000首的16岁“天才少女”,各式各样横空出世的“人造神童”令人匪夷所思。

  • 有多少“神童”就有多少“神爹”

    以写诗为例,历史上有很多产量高的人,比如陆游被称为古代写诗最多的诗人,一生写了9000多首诗歌。从种种迹象来看,岑某诺的文学能力或者相关成就,应该与其父关系很大。无论父母包装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升学加分,还是为了美化扬名,对孩子未必都是好事,甚至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 神童又来?16岁女孩自称“一天作诗两千首”

    女孩“一天写诗2000首”让舆论哗然。有网友算账说,如果她一天24小时不休息,平均43秒即可写一首诗。也有网友调侃说,“陆游六十年间作诗万首,这孩子一周就超过陆游了”,“凭一己之力可以轻松超越唐宋八大家,难道这是当代诗圣?”

  • 人造“神童”何时休

    ……  新闻速递:近年来,一种人称“祖安文化”的“骂人风潮”在很多游戏社区、社交媒体、视频剪辑网站走红。在依法严惩利用人脸信息进行违法犯罪的同时,更应强化全链条监管,筑牢信息安全防火墙,切断人脸信息非法采集、销售的渠道。

  • "神童少女"号称1天作词300首 其父:其实是比打字速度

    岑岷峨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岑某某诗词666首》一书相关图片中,封面印有一袭白衣的岑某某古装照片,出版社显示为“中国人民出版社”。岑岷峨告诉新京报记者,岑某某还是“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记者、“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中华传统文化传播院”院长助理、“中国国际新闻网绍兴运营中心”副主编。

  • 五四精神,青春之我,为青春之国家

    5岁学琴,9岁被世界顶尖音乐学府——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录取,15岁已经在全球巡演的数场,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总台央视记者:浦轩 郭恩友 杨德才 谢琳 王秀帅 姜华 石传凯 张璇)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