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时节,七月的马鞍山,青山吐翠,绿水泛波。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同基层干部群众问变化、话成就、谈发展。一年多来,马鞍山村又有啥变化?群众生活怎么样?乡村振兴建设成效如何?近日,“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团队来到了马鞍山村,回访了部分党员干部群众。
汽车顺着一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行驶。进入马鞍山村,一幢幢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整洁的道路两旁一片碧绿,街边小吃店、超市、“农家乐”的招牌不时闪过,一派新农村风光尽现眼前。
在马鞍山村党群服务中心,醒目处摆挂着总书记考察马鞍山村时的照片,电子屏上的标语引人注目——“总书记来过咱们村!”这是马鞍山村全村的荣耀和骄傲。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15日下午,习近平在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家,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总书记一下车就跟我们握手,问我在哪个部门工作,是不是第一书记,还用双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很激动,很荣幸,很兴奋。”回忆起去年总书记来到村里的场景,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座谈时,刘叶阳就坐在总书记的斜对面,他回忆道:“总书记告诉我们,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马鞍山村党员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的发展理念,依托山葡萄种植和乡村旅游两大主导产业,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今年,我们新建设了400多亩林果产业,至少能给村里带来80万到100万元的收入。此外,我们还购买了大约3万多棵果树苗无偿发到村民手里,鼓励村民们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游客来了可以体验摘果、品果乐趣,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创造收益。”河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波说。
驻村第一书记刘叶阳和村民查看山葡萄长势。 李志涛 摄
武波所说的林果产业,主要指的就是山葡萄种植。早期,由于种植模式粗放,村里山葡萄种植规模小,高附加值未被激发。总结经验后,马鞍山村决定发动村民集资建设榨汁厂,村里山葡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到2012年时已近2000亩。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马鞍山村的山葡萄原酒加工厂在2013年投入生产。2015年,酒厂转制,以吸引投资。2017年,酒厂招商重组……短短几年时间,山葡萄酒厂在马鞍山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现在村里规模较大的酒厂每年能收购大约6000吨山葡萄,小的也能收购1000多吨。酒厂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每斤山葡萄收购价为2元,高于市场价0.5元。”武波说,如今,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因种植山葡萄获益。
“座谈会上,我告诉总书记,我们一定继续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乡村旅游,让绿水青山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总书记听了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武波说,总书记的到来让马鞍山村人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除了种植山葡萄,马鞍山村的另一个支柱产业是乡村旅游。
时间已过正午,但马鞍山村里的“农家乐”依然座无虚席。“实在对不起,咱这儿暂时没有空位置了,还得请您再等等。”“马鞍人家”老板王鑫磊忙得满头大汗,一手端着饭菜,一手招呼着食客。去年的这个时候,王鑫磊的“农家乐”仅有几张桌子,不但客流量少,收入也有限。“自从总书记来过我们村后,客流量明显增长。”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来村里旅游、考察、学习的人数总量突破了20万人,是以前的好几倍。” 武波介绍说,来客数量激增为发展乡村旅游带来重要机遇。如今,该村已有15户独具特色和规模的“农家乐”。村里还规划了林果采摘、民宿等项目,丰富游客的多样性体验。村民收入较过去翻了好几倍。
2020年7月29日,马鞍山村整洁的道路两旁一片碧绿(无人机拍摄)。 人民网 孟佳澍 摄
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精神面貌也变得更加积极进取。
武波说,“尝到了‘旅游饭’甜头的村民们更加爱惜村容村貌,经常自发组织清扫街道、维护卫生环境。”
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要素之一。马鞍山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令旧貌换了新颜。“不少村民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还有一名贫困户找到我说,要立即摘掉‘穷帽子’,不给村里丢脸。”武波欣喜于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更希望这样的变化越来越多。
“要说变化,变化太大啦!过去缺这缺那,现在要啥有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马鞍山村村民张存笑着说。
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张存曾因病致贫。正在发愁之际,村里的扶贫干部主动上门帮扶。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张存在自家院子里养起了牛,生活变得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准备再卖几头牛,最少也能有3万元的收入。”对未来的生活,张存充满信心。
“我的生活可不止‘两不愁’,我是什么都不愁。用‘村美、人富、产业旺’来形容现在的马鞍山村再合适不过啦。我盼望总书记再到马鞍山村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张存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染红了马鞍山村的牌楼。村里的“农家乐”又升起了炊烟,红酒庄园里的游客争相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村里忙碌、红火的景象,令记者不禁感慨,马鞍山村正走在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明天的马鞍山村将更加美丽。
群山环绕,林茂泉清,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就是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风光(中国日报网 吕佳珊摄)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里罗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发展旅游业,建设美丽乡村道路48公里,不仅实现村村通,还连接了山外的世界。
一个秋日的清晨,记者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城出发,翻越连绵陡峻的高黎贡山,中午时分,抵达“原始秘境”——独龙江乡。2018年,独龙江乡建成了400千瓦柴油发电及200千瓦储能系统,实现水电、柴发、储能多能互补的微型智能电网,为独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今年34岁的武磊是民权县绿洲街道办任庄村的村民,2017年,在外务工的他返乡创业,也见证了这几年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2014年,民权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保护性建设规划,使民权黄河故道走上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之路,这也给任庄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临河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7.16万元,为84户2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基础母羊408只、基础母牛8头、猪26口、鸡177只进行奖补,户均年增收1500元。联丰村三组村民张慧琴利用自己院落里的2亩果园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年纯收入7万元,果蔬采摘收入1.4万元,再加上20多亩土地流转收入,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东闹峪村党支部书记韩成伟介绍,受益于短线产业,2019年,东闹峪村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淡水养殖分红2000元,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获得光伏发电分红3000元;当年就有103户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1%。
铸魂路、红军食堂、红军阅兵台、红军后方医院……从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中心出发,经过7公里的车程,盘山而上,引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在白墙上的红色图画,这里是平均海拔900多米的吴地村。
“进了徐州府,先喝二两土”,作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徐州一度靠牺牲环境发展经济。5年来,我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李映民 吉秋霞)正值秋收时节,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尔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喜获丰收,500只羊陆续出栏,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这一次集中出栏将收入65万元。
沙赫布兹来到安徽省霍山县 巍巍大别山 主峰在霍山
骆驼之于沙漠,向来都是一道独特风景。在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的草甘沙漠,每到旅游季,常英、李顺和他们的骆驼就会特别忙。“现在天冷,旅游的人不多,我们就没把所有骆驼都牵到景区来。这三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