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幸福花开新边疆】北疆风光无限好 草原儿女追梦人_新闻频道_央视网(cctv.com)

2020年08月15日20:21  来源:央视网

5034

  央视网消息(记者 董淑云 王若怡 邢明):盛夏时节,内蒙古的大草原苍茫辽阔,一望无际。一场微雨过后,芳草萋萋,清香阵阵,沁人心脾。驱车沿着蜿蜒壮阔的莫日格勒河一路走向草原深处,时不时可以看到牛马悠闲地咀嚼着美味的青草,白羊像珍珠般散落在起伏的山坡上。

  从乌兰毛都大草原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路向北,额尔古纳湿地水草丰茂林木丛生,大兴安岭腹地原始森林浓密层叠。

  8月初,“幸福花开新边疆”采访团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兴安盟。在广袤的祖国北疆,草原儿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探索出了最适合自己的新路子。

  重生态,守住亮丽风景线

  乌兰浩特市天骏山,蓝天白云倒映湖面,四周格桑花海迎风摇曳。谁也想不到,多年前这里竟是一个连杂草都没多少的废弃采石场。

  2016年11月,乌兰浩特市政府决定实施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2017年,乌兰浩特入选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成为“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打造“三山两河一湿地”生态景观带成了重要发展目标,而沉寂了9年的天骏山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节点,于是,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被正式提上日程。

  经过多年的改造,原本荒芜的石头山被格桑花铺满,花海外围,山间还补种了银中杨、蒙古栎、山杏、白桦、樟子松等近3.3万株的乔灌木,并在树林间种植适应能力强的草花,打造2000多亩乔灌草花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景观,实现了荒山到美景的巨大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地广人稀的祖国北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守护好这道亮丽风景线的重要性。

  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北部的乌兰毛都草原,碧草如茵,骏马奔腾如江河直下,气势磅礴。乌兰毛都草原总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属丘陵山地草原,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无污染、无鼠害、无沙化的草原。每当召开那达慕盛会,牧民和游人纷纷云集,尽情享受蒙古族风情。

  丛林、草原、河流、农田、城镇,在额尔古纳湿地景区,在能登上的最高处举目四望,你可以看到多重景观在这里交汇。天空与草原成一线,草原与农田成一片,坡上的格桑花摇摇曳曳,蜿蜒的河流从远方赶来再向更远的远方奔去。

  拓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园

  为了推动边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自治区也在不断谋划布局新业态、新动能、新引擎。

  在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一项达斡尔族人人都会的运动,就是曲棍球。凭借良好的自然人文景观、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怡人的气候、浓厚的曲棍球文化氛围,莫旗已成为国际、国内运动队夏季训练的首选之地。

  利用品牌基地打造品牌赛事。长度不足一米的小小球棍,撬动了莫旗的体育产业,推进了体育和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既为莫旗体育业的发展拓展了全新空间,也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更为城市运动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在扎兰屯市成吉思汗机场的跑道上,训练机机群直上云霄,在成吉思汗机场上空画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自2016年12月28日扎兰屯成吉思汗支线机场通航后,扎兰屯市着力谋划发展临空产业,开启扎兰屯“航空新时代”。

  扎兰屯市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对民航事业发展投资的有利契机,以扎兰屯成吉思汗支线机场为平台,以专业飞行为支撑,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为载体,全力推进临空产业发展,形成年培训600名学员、飞行12万小时、产值4亿元的训练规模。

  如今,扎兰屯市全力打造集通航培训、维修定检、航空会展、航空物流、航空旅游等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聚区,俨然已成为中国北方航空特色小镇。

  稳经济,创农牧民新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苍茫辽阔,面积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一直以来,畜牧业都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探索具有草原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带动广大农牧民更高效地增收致富。

  占地40万平方米的扎罗木得牧场内,4.8万平方米牛舍整齐划一,挤奶厅、青贮窖、改良站、污粪处理厂等设施一应俱全,1000多头奶牛毛色鲜亮、体格健壮,每天产出8吨牛奶,为养殖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扎罗木得牧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哈克镇,是全镇10个现代化牧场之一,可以集中饲养4500头奶牛。哈克镇是呼伦贝尔市及周边地区重要奶源基地,有100多年养牛历史,目前全镇共饲养奶牛1.7万头。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牧场建设步伐加快,当地集约化养牛规模达到1.3万头,全镇80%的奶牛从简陋棚圈搬进了标准化牛舍。牧场的管理、饲料、喂养、繁殖、检验、防疫、环保等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畜牧业养殖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进阶路。

  “没有干部们的倾力帮扶,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我最最感激的人……”五三村村民王金霞说。2011年,王金霞丈夫去世后,她家的日子变得很艰难。

  直到2015年,她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一连串的精准扶贫举措接踵而至,之后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搞起了庭院经济,利用自家庭院里的土地种紫皮蒜。据王金霞介绍,仅去年园子里种的蒜就有4000元的收入。

  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庭院种植大蒜的历史已有30余年,村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以及历代积累的丰富种植经验,不断壮大五三村的紫皮蒜种植规模。

  如今的五三村200多亩庭院地大约能产400万头大蒜,每亩地收入1万多元,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五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6人,现已全部脱贫。

  重传承,展现民族文化魅力

  内蒙古大草原虽地广人稀,但却生活着蒙古族、俄罗斯族、朝鲜族、鄂温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他们也将民族文化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住朝鲜族传统民宿,吃朝鲜族传统美食,体验朝鲜族泡菜制作过程,了解朝鲜族迁徙历史……在呼伦贝尔阿荣旗新发朝鲜族乡东光村,几名来自呼和浩特的游客完整地游览、体验了朝鲜族的民宿文化。

  自东光村民宿建设投入使用以来,“朝鲜族第一家园”民宿群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8万余人。

  在满足游客们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吃农家菜、领略朝鲜族民俗风情的生态游、乡村游需求的同时,2019年,新发乡全乡旅游产业总收入达2000万元,民俗及朝鲜族特色产品线上销售收入达400万元,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兴安岭林海深处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生活着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他们饲养着我国仅有的1200余头驯鹿,因此被称为“使鹿部落”。

  2003年,为保护地区生态环境,鄂温克猎民放下猎枪全面禁猎,实施生态移民,迁入根河市西郊。为了帮助放下猎枪的鄂温克族人增收致富,敖乡党委、政府全力打造以民俗文化多样性、驯鹿产业唯一性的常态化全域旅游特色小镇。

  走出山林、奔向小康的鄂温克族人也并没有忘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8岁的德柯丽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在她家院子里,一幅幅刻有鄂温克族传统图案的驯鹿皮毛剪刻画尤为引人注目。

  德柯丽成立了民族工艺制作大师工作室,发动众多年轻人积极参与,并且带动了当地妇女脱贫致富。德柯丽说:“如果有订单的话,我就组织她们边学边做,两个月的时间,她们收入最高的有两万多元,最少的也有七八千。”

  旷野的风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穿过额尔古纳湿地的潺潺流水,穿过大兴安岭西麓的密林,将幸福与美好带到了祖国北疆的每一个角落。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草原儿女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将这份幸福与美好握得更牢更紧……

文章关键词:朝鲜族 大兴安岭林海 莫日格勒河 鄂温克族 航空物流 责编:林瑶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吉林延边:稻谷飘香 收获在望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这是9月10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安田村拍摄的水稻。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这是9月10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安田村拍摄的水稻。

  • 瞭望|延边脱贫记

    水渠还是当年的水渠,奋斗精神从未改变,过去是奋力建设边疆,如今是决胜全面小康 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民俗村的朝鲜族民居(5月7日摄) 许畅摄/本刊 

  • “可爱的中国”之朝鲜族:击鼓奏乐间 他们对“美”的向往这样被展现

    光明网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块风光秀丽、山明水秀、气候宜人的宝地。朝鲜族民间乐器有四十多种,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种类纷繁且复杂,但赵基德对于它们,可以说是如数家珍、烂熟于心。短箫、筚篥、伽倻琴、长鼓、民鼓,赵基德聊起这些乐器,总是饱含情感、掷地有声。

  • 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即将揭幕 17个比赛项目尽显民族文化魅力

    2007年,三人板鞋运动正式成为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并根据比赛的特点定名为板鞋竞速。因为木球运动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与趣味性,且便于推广普及,在1991年的广西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木球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 朝鲜族农乐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我传承的是民族文化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作为朝鲜族农乐舞第四代传承人的金明春先后组织了2支隶属于县文化馆的象帽舞艺术团,分别为专业表演队“汪清县象帽舞艺术团”和原生态表演队“老年农乐舞(象帽舞)表演队”。

  • 第一届

    郭沫若、李德全参观第一届民运会  新中国刚刚诞生,党中央就对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十分重视。内蒙古的马术表演  参加民族形式体育及竞赛大会的,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傣族、朝鲜族、纳西族、汉族等13个民族的395名运动员。

  • 民族式摔跤

    摔跤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摔跤的雏形——角力。运动员一般穿着有金属铆钉镶边皮制的“卓得戈”(跤衣),“班泽勒”(跤裤),“策日布格”(彩带),“淘术”(套裤),“果特勒”(蒙古靴或马靴)和“布苏勒”(皮制腰带)。

  • 属于非遗人自己的节日 属于人类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粤剧、南音等25个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

  • 【微视频】荡秋千、玩跳板 吉林延吉朝鲜族姑娘端午亮“绝活”

    在吉林延吉,朝鲜族端午节氛围浓厚。跳板和秋千,是朝鲜族女性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这一天,穿着民族服饰的朝鲜族姑娘们会在秋千和跳板上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十分赏心悦目。

  • 朝鲜族:在市场上跳舞,在国际上自豪

    朝鲜族最有特色的饮食是冷面,来延边就要尝尝闻名遐迩的“金达莱”冷面。他们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践行者,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是神圣国土和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们是14亿中华儿女的一员,是40年改革开放故事的主角。56个“小家”的幸福故事折射出中华民族“大家”的辉煌历程,讲述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家国情怀。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