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8月12日电 (陈明菊)今年以来,青海省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突出“强、补、清、送、促”五方面工作,精准施策,实施就业扶贫巩固提升专项行动,17万已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人均劳务收入超过6000元。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是全国除民族自治区外幅员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全覆盖的省份,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等特征于一身。
据悉,今年,青海省人社部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就业扶贫与落实“六稳”工作,推进“六保”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先后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多渠道、多举措促进转移就业。针对就业扶贫存在的短板弱项,拉清单、定措施、层层传导工作压力,逐项对账销号,并开展全省已脱贫户和边缘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清单,做到人员底数、劳动能力、就业状态、外出意愿“四清”。
“青海实施深度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49万人次,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次。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开发村级公益性扶贫岗位,安排深度贫困劳动力1.53万人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正军介绍说,全省3.19万深度贫困人口从事生态公益性管护工作,户均年增收2.16万元。
同时,以送政策、送岗位、送补贴、送培训的“四送”服务活动为牵引,将“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和易地搬迁就业帮扶等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延伸至乡镇、村社,“零距离”开展就业帮扶。
此外,青海还通过落实就业补助、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开展中介服务、发放返岗务工交通补贴、设置村级临时公益性岗位等举措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力推已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省新增公益性扶贫岗位2.35万个,完成计划的109%。(消息综合:人民日报、人民网、青海日报、海东时报)
近日,中国文明网发布2020年10月“中国好人榜”,其中宝丰县王世杰入选此榜中的“助人为乐好人”。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计投入2.56亿元,有效带动39个贫困村、2100户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联播+“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在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之际,央视网《联播+》特梳理总书记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要求,与您一起学习。
“山上不栽树,喝水跑远路;坡地不垒埂,种粮要贴本;育得青山在,功德传后代。三光片区涉及兴街镇三光等6个村委会2253户,石漠化面积30平方公里,是西畴县石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
”旺家社区是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规模最大的跨区域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住房62栋,安置了来自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4332户共18379名困难群众。为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旺家社区新建一座6000平米的“扶贫微工厂”,引进简单、易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了近600余名搬迁群众的就业。
这些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省长尹弘经常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把脉问诊、开出脱贫“药方”。
12月2日,省长尹弘主持召开第107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宣布最后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
大塘口村房前屋后遍地金黄。何光民 摄 12月2日,广西桂林市平乐县桥亭乡大塘口村,漫山遍野的红柿子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碌地把采收回来的柿子进行加工,准备制作柿饼外销。
(记者刘桢珂)迎着初冬的暖阳,“决胜2020”看四川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来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三河村立足资源禀赋,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开发彝族文化扶贫主题旅游线路。
全面推广山西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脱贫模式,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共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2.3万个,吸纳16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