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面脱贫在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成为基层工作的重点。各地都铆足了劲,在推动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比如陕西谷县田家寨镇,基层组织建设就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和项目稳步推进,乡村旅游效益凸显,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镇、生态大镇、旅游名镇”。
“能人带动”战略效果明显。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田家寨镇在人才培养和作用发挥上多措并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可谓亮点纷呈。这也再次表明,各级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突出“能人带动”,挖掘、引进和培养一批“实用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挖掘乡贤涌人才。乡贤人才是乡村的灵魂,他们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主观愿望和一技之长,相对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资本和丰富的经验。推动乡村振兴,就应激发乡贤投身家乡建设的内在动力,动员本地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支持外出能人返乡发展中长期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当然,各级各部门也应强化组织保障,通过“挖掘”和“派送”的方式,弥补基层人才的“先天不足”。
招鸾引凤留人才。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要实施“招鸾引凤”工程,把城市人才资源转化为农村发展的主力,把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转化为服务农村的“土秀才”。各地必须拿出真心实意的硬砝码吸引“鸾凤”眼球,真正做到将个人发展空间与乡村振兴打造成“命运共同体”,吸引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村、发展农村,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
立足长远蓄人才。人才不是拿来主义,在“乡贤”和“鸾凤”大展身手时,更要注重人才后续培养,以“一带一”或者“一带多”的形式授业解惑,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型人才。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以激发全员活力和内生动力为目标,形成人人向人才学习、人人争当人才的好局面,全面点燃振兴乡村的“人才引擎”。(赵迪)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为河南指明了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四张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给河南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城乡之间有差别,这不奇怪,但是,差距过分悬殊,特别是基础设施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头万绪,该从哪着手呢?总书记在河南团说的明明白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根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提纲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讲师团精心策划、制作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系列微动漫,共20篇。
在当地农商银行“扶贫小额信贷+脱贫致富贷”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仅靠卖驼奶每月就能挣10万元。截至11月底,新疆农村信用社已累计发放“脱贫致富贷”近7500万元,惠及12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农业农村部昨天(11月30日)发布,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30个整县推进试点任务基本完成。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规范不够、质量不高、指导服务薄弱等问题。
近日,贵州宣布紫云县、纳雍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清零”不“清责”,越是“平流无石处”,广大党员干部越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脱贫攻坚工作,踢好脱贫“冲线”临门一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