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久巴村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
本网讯(记者德吉央宗)8月17日上午,“幸福花开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西藏站林芝组一行来到距离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30多公里的更章乡久巴村。
久巴村面朝绿水,背倚青山,村中道路笔直宽敞,一排排彩饰一新、漂亮整洁、雕梁画栋的两层藏式小楼鳞次栉比。
“久巴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强村、产业兴村、民主治村、生态美村的发展战略,让百姓富起来,乡村美起来。如今的久巴村早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草莓村。”在村党员群众中心门口,记者见到了久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
“以前村里的收入依靠种植青稞、挖松茸,群众的日子过得紧巴巴。”为了改变贫穷,200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以党员示范为引领,带领久巴村村民试种草莓、冬瓜、大白菜、甜玉米等果蔬。“试种后,一户光草莓一年就有2万至5万元收入,村民们发现这比种植青稞的收益更大。”多布杰告诉记者,那时起,久巴村就与草莓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为种植大棚里草莓
多布杰告诉记者,只有发展集体产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村民纷纷投入到草莓种植的大军时,2009年,多布杰与其他3名党员也趁势带头成立了久巴村草莓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该村有草莓种植大棚66座,每座温室的面积为0.8亩,草莓种植面积达70余亩,年产量达5.6万余斤,按照草莓平均每斤售价40元计算,年度实现收入可达224万元。合作社成员每户拥有温室大棚2座,带动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8万元。
图为草莓育苗大棚
2018年该村又成立了“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扶贫扶智”的“4+1”草莓大棚建设扶贫项目,总投入人民币65万余元,其中:“4+1”产业模式扶贫资金45万元,村集体自筹资金20万元,新建钢架草莓育苗大棚10座。该项目由合作社组织全村群众以投工投劳的形式种植培育草莓苗,带动本村贫困户1户1人脱贫。截至2019年10月份共计产出7.1万余元的草莓苗。根据已制定的利益链接机制,每年带动两户贫困户家庭有偿增收6500元。
图为久巴村干净的街道和整齐的民房
在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落户林芝时,久巴村21户群众和村集体领到搬迁补偿款,多布杰又带领村民搞生态宜居工程,成功施行“人畜分离”养殖模式,专门在村子周边划定了3块养殖区域,派专人值班防止牲畜进入村内,确保久巴村村道干净整洁,村内道路两旁及村公房附近进行整体绿化,种植绿化树木,现在的久巴村任何一处都能见到青山绿水,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自然美,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
久巴村2019年底经济总收入达670余万元,农村经济可支配收入达469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多元。
全村28户122名群众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正思齐思进,阔步迈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路。
脱贫攻坚、乡村发展脱贫攻坚、乡村发展是一种长途跋涉是一种长途跋涉唯有坚持,方能出成果唯有坚持,方能出成果唯有坚持唯有坚持才能让我们的家乡永远年轻才能让我们的家乡永远年轻
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12月6日发布,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面积目前已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400万。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在我们贫困山区,父母都希望孩子走得越远越好,回来就等于贫困。16岁那年,姚有志走出安徽省岳西县毛畈村的大山,到江苏无锡打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姚有志选择回到了家乡,这个他从小长大的大山深处的小村庄。
2017年,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郝永红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础上,建起3个大棚,发展蘑菇产业。” 图为左家湾村村民在郝永红的大棚内务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河南淅川县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张银花:可以住宿,吃饭,吃农家饭,一年收入个三四万块钱没问题,这也是个长期的收入。河南淅川老城镇下湾村村民 石记英:收入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好了,以前没有存过钱,现在一年多少能存个几万块钱。
河南淅川曾是河南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之一,同时,它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趁着农闲,淅川县下湾村的张银花正忙着把自家民房改造成农家乐,不久就能开门营业。
题:“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我们是敢死拼命的”——甘肃脱贫攻坚进程回顾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养殖小区,村民李应川给羊喂水(3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脱贫户石玉明曾经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苗族乡同乐村的油茶加工户,靠加工油茶成为当地比较富裕的农户。”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许多贫困山区正是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地开发扶贫产业,取得了非常好的脱贫成效。
(记者刘桢珂)迎着初冬的暖阳,“决胜2020”看四川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凉山,来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中国网记者 刘桢珂 摄 三河村立足资源禀赋,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开发彝族文化扶贫主题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