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黄河滩区,是指黄河堤坝与黄河水之间的滩涂部分,这里既是黄河行洪、滞洪、沉沙的地方,也是滩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在山东,黄河滩区生活了60万人。2017年开始,山东省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菏泽一位70多岁的农民画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滩区生活的变迁。
一大早,农民画家毛吉志专门来到菏泽三合村的村台社区。这里的新房刚建好,今天大伙儿相约来看房,他想用画笔记录下这幸福的时刻。
这里的村台社区由政府补贴建设,一家出几万块钱就能住上这样两层楼的大房子。画着漂亮的新区,一辈子生活在黄河滩的毛大爷感慨万千。长期以来,黄河汛期的洪水时常让黄河滩区人居无定所。有一间经得住洪水的房子,成为他们向往的生活。毛大爷清楚地记得,他这一辈子搬了四次家,而每一次搬家,他都用画笔记录下来。
多年来,山东在黄河滩区陆续实施就地就近筑村台等工程,可是由于资金有限,仍有很多村庄在汛期面临受淹的危险。2017年,山东省投资260亿元启动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为了抵御洪水,政府一改原来村民们自己垫高地基修建房台的做法,集中建设可以抵挡黄河极限水位的村台,在上面统一盖新房,周边配套设施也一并到位。毛大爷成为第一批搬进村台社区的滩区百姓。
现在,黄河滩区的60万居民已陆续搬迁新居,到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迁建工程。有了新房子,生计怎么办?政府不仅“扶上马”还“送一程”。以往在滩区,村民们靠种小麦玉米传统农业模式生活,人均年收入才2000块钱。如今,新的村台社区规划了就业扶贫车间,周边发展起高效特色农业,仅毛大爷所在的菏泽市2019年滩区3万多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
这幅画画的是村民陈更田今年承包的200亩秋葵大丰收。毛大爷的老伴就在陈更田的秋葵地里工作,每天上午来地里干半天活儿,下午回家做家务,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
如今在菏泽的黄河滩区,很多人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去年超过10000元。说起这个,毛大爷还兴奋地给我们展示前两天新画的几幅画。
滩地岸边,一花一草,一木一叶都是风景,黄河生态廊道的幽静展露无遗。” 贵州日报记者周雅萌,第一次来到郑州惠济区登高远眺黄河,“尽览了黄河之美、黄河之雄、黄河之奇,这一切都让我震撼。
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腰”在河南,而封丘是河南沿黄战略的“龙头”,封丘在河南沿黄战略落地中,处于非常关键的节点位置。当下,河南正在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文旅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等方式,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河南广电全媒体“飞阅三山一滩”系列报道,今天播出《山药铺就致富路》,为您讲述发生在黄河滩区的脱贫致富故事。温县张羌办事处马庄村 村民 马红峰:种植的积极性很强,种植在温县的垆土地山药,每年在三万亩左右,带动农户将近有两万人。
河南广电全媒体“飞阅三山一滩”系列报道,今天播出《山药铺就致富路》,为您讲述发生在黄河滩区的脱贫致富故事。温县张羌办事处马庄村 村民 马红峰:种植的积极性很强,种植在温县的垆土地山药,每年在三万亩左右,带动农户将近有两万人。
追忆往昔,一方面是为了纪念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是为了坚定继续奋斗的步履。滩区的居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对于城里老百姓来说,身边变化也不小。追忆往昔,一方面是为了纪念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是为了坚定继续奋斗的步履。
产业挑大梁,脱贫奔小康。河南广电全媒体“飞阅三山一滩”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五集:《黄河滩里的赤脚大嫂和90后鹅倌》,为您讲述发生在黄河滩区的脱贫致富故事。
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 村民 申好妮:“我们家的苹果,一共十四亩,晌午一热我就把鞋脱了,脱了鞋干,朗利、得劲。” 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 村民 申好妮:“王书记你好,又过来帮俺销水果了吧。
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和黄河滩区“三山一滩”地区,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河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信阳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考察调研河南时的第一站,也是我省“三山一滩”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集中了河南70%的贫困人口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黄河,自西向东流经中国九省,翻越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河,滋养中华大地,哺育华夏儿女。若尔盖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沙化治理,对保护当地草原植被,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