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扶贫干部要做“给力尖兵”,实实在在地帮助基层群众,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做起,让脱贫攻坚真正惠及每个困难群众。
察民情、解民忧,深入群众解决难题。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才能更好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扶贫工作时要真正扎根“泥土”,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多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察民情、解民忧,建立起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创发展、谋福祉,带领群众奔小康。做扶贫工作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谋幸福,让所有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把一个个贫困村都发展成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的“桃花源”。脱贫攻坚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探索过程,一些贫困地区就充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创新扶贫开发手段,通过打造“智慧扶贫云”平台,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增强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扶贫干部在“扎根泥土”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吸取土壤养分,学会用创新发展的眼光来解决问题,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深挖优势产业,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鼓励群众自主创业,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到当地发展,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带领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脱贫致富。
促交流、共进步,合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干扶贫工作不能只顾自己埋头干,也要抬头看看别的地区是怎么干的,既要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启迪思路,更应在资源利用、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更广更深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凝聚起创新发展、共同致富的强大合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单纯靠苦干蛮干是啃不了这块“硬骨头”的,只有创新扶贫方式,加强区域合作,才能让“脱贫之花”开得更加生机勃勃。(黄霞)
11月18日,河南省党政代表团一行赴苏宁集团总部考察。
9月30日,光山县弦山办事处椿树岗村世旺合作社社员正在收割珍珠稻。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全省430万亩小麦繁种田,产种18亿公斤左右,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外调余种6亿公斤。根据当前墒情和未来气候趋势预测,麦播期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整体上利于冬小麦整地播种和正常出苗。
黑龙江桦川县双兴村的稻田里,绿意浓浓,一派生机。” 李玉成介绍,合作社从2018年开始对接上了中国农科院,请专家帮忙选育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看全国,越来越多像玉成现代农机合作社一样的新型主体挑起粮食安全的大梁。
5月8日下午,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举行第93场新闻发布会,解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纾困的通知》,从金融、财税、保险、用地、项目建设等十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具体、可量化的政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支持。
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在优良品种上,粮食作物良种实现了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达95%以上,品种更新换代了5-6次,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储备了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
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发挥民营企业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企业力量和爱心的一项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要充分发挥企业帮扶资源,深耕帮扶方式,发挥本地和对口帮扶爱心企业的资源优势,聚焦产业扶贫、人力资源和教育改善等方面,创新帮扶方式,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争做决胜脱贫攻坚的践行者。
20年,他扎根基层社区鞠躬尽瘁;20天,他奋战防疫一线绝不后退。20年,他始终热血满腔;20天,他守好每一班岗。20年,他给社区工作人员做了榜样;20天,他让疫情中的群众常怀希望。他就是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办事处航海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涛。
在广西宾阳县,韦本辉用刀耕火种、人工锄头、牲畜犁头、拖拉机犁耙、粉垄钻头等,做了“五千年农业模式”试验。201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在江西测试,粉垄种植红薯平均比传统耕作增产超过100%。
如山西洪洞县农户亩均节本增效22%,7个服务型合作社也实现增收20%;黑龙江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合作社服务面积从2018年的16.4万亩,增加到2019年的50万亩。引导小农户集中连片接受社会化服务,需要村级组织从中协调,由于农民普遍受益,“村两委”班子威信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