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当前,我们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需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处理好全局与重点、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等关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第一,坚持推进脱贫攻坚全局与解决重点问题相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又要善于抓住重点,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精准发力。
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需坚持推进脱贫攻坚全局与解决重点问题相结合,发挥出做好重点工作的牵引性作用。其中,做好重点区域的帮扶工作,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关键。需汇聚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大相关政策倾斜力度,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
第二,坚持构建大扶贫格局与彰显群众主体地位相结合。正确处理好社会外部帮扶与贫困群众自身努力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推动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凝聚社会合力,既要推进多方力量参与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又要彰显群众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全社会形成扶贫合力,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为此,不仅要从全社会多元主体的角度进一步明确职责,还需兼顾区域上的差异与互补性,促进多元主体合作,比如,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等。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仅仅依靠外部帮扶,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在外部帮扶的有利条件下,要重视调动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支持、鼓励、引导贫困群众参加劳动、就业,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更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第三,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表明,脱贫攻坚不仅需要物质帮扶,更要解决好内因的问题,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输血”的同时坚持“造血”。一方面,扶志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先决条件,重在解决贫困群众的思想问题,可以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扶智是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落脚点,要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推动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具体来看,要继续推动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改善贫困地区教育条件。同时,重点做好职业教育培训,着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四,坚持注重脱贫数量与脱贫质量相结合。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既要看数量,更要重质量;既要在数量上覆盖全部贫困人口和区域,更要在质量上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我们要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需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
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体现在贫困人口数量上的减少。当前,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成绩斐然。但同时也要看到,脱贫攻坚还要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质量,防止返贫。当前,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这些都需要我们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时将返贫和致贫人口纳入帮扶。特别是要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落实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第五,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辩证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有力保障,需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刹车,保持现有扶贫工作队伍稳定;要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融入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要积极引导各地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鼓励地方利用扶贫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短期难见效、未来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产业;等等。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辩证思维方式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用以说明人与世界关系的独特科学精神,熔铸着马克思、恩格斯用以观照人与世界关系的独特价值观念,内蕴着马克思、恩格斯把握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矛盾关系的基本原则。
(责编:谢磊、赵晶)
面对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正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时候,党员干部尤其需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认清形势、助推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冲击。面对疫情防控、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下滑三重压力,要坚持“两手抓、两不误”,要找突出问题、关键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与初期中期的全面推进相比,更要紧的是防止松劲懈怠心理,警惕不严不实不细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试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大战”更是“大考”,既考验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政治优势。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妥善处理治标与治本关系,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攻坚的强大内生动力,构建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历史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是在化重大危机为发展机遇中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略突破,推动着历史的演进。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既用对立统一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一分为二,也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注重牵住“牛鼻子”这种辩证思维,也体现为“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