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孙煊哲
本报讯“郑州拥有6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全市规上电子信息企业超过了300家”“全市共有超过400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在9月27日召开的2020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郑州亮出了制造业成绩单。
“郑州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技术水平较高的制造业体系。”郑州市副市长史占勇介绍,近年来郑州市制造业发展的能级不断提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增加了6.6%,贡献度达到了95%,高技术制造业占比提升到20.3%,增长了10.9%,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史占勇介绍,目前,郑州明确了七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我们的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兴材料、现代食品与加工等6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全市规上电子信息企业超过了300家,经认证的软件企业占全省软件企业总数的80%以上,形成的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三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富士康等行业龙头企业,年生产手机2亿部,占世界的1/3,传感器生产规模占全国70%以上。
汽车产业方面,现有宇通客车、东风日产、上汽、郑州日产6个整车企业、10个专用车企业,全市整车汽车产能超过了200万辆产业规模,接近1000亿元。
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全市有超过400家企业,拥有郑煤机、中铁四方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新型材料产业方面,郑州拥有企业600多家,形成了高端耐材和高端材料两个集群,有瑞克等一批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全市耐材年产量占全国30%、全省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新型耐材基地。
史占勇介绍,郑州食品方面规模以上企业180多家,国内市场占有率累计超过了60%,“好想你”是中国枣业第一品牌,规模接近1500亿元。此外,郑州拥有1500多家铝金加工企业,拥有中铝等一批龙头企业,明泰铝业是全国最大的铝加工企业。
产业集聚区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增长极,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据支柱地位。依托产业集聚区,已形成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12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是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创新放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要位置做出部署。
《意见》提出要夯实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 、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也要培育云演艺业态、丰富云展览业态、发展沉浸式业态、提升数字文化装备实力 、满足新兴消费需求。
题:“中原粮仓”崛起“农头工尾”工业群——中原传统农区转型发展样本观察 今年泌阳食用菌鲜品产量有望达到5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加工率高达80%,下游开发了休闲食品、菌类药物等新产品,受到市场认可。
联播+“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就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位于浦东的医疗服务机器人供应商上海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收到了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请求。
从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我们发现,虽然传统经济大省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工业经济率先恢复,增长强劲。从这张各地经济增速图上不难看出,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前10名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据了多数。
“雁阵模式”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大意是指亚洲各国通过产业转移,形成有梯度的产业分级,各自形成比较优势。产业转移形成“雁阵效应”,推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在河南已成现实图景。
10月15日,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省长尹弘出席并致辞,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共同为活动启幕,见证项目签约。
10月15日,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隆重开幕,中原大地再次迎来一场产业盛会。在推进产业转移活动中,河南还立足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路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