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王立彬)记者从我国粮食部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了解到,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说,中国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表示,今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以具体行动诠释团结合作;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中国电商企业采取创新举措,为小农户开发了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同时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局成员,中国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上作出了积极贡献。9月,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IDCA)签署协议,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超过30万的贫困人口提供粮食援助。
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齐成长、同繁荣、共持续、行动造就未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中国和蒙古国代表 马泰奥: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8月强调的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倡议。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6日电题:疫情之年,中国丰收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夏伏旱和台风、草地贪夜蛾等影响,丰收来之不易。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面临特殊困难的一年,粮食丰收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非洲蔓延,加上洪灾和蝗灾,非洲不少国家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本期《非洲观察》聚焦中国如何携手非洲,开展农业合作,帮助当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图为10月16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稻作改良示范基地,工人驾驶收割机收割海水稻。9月下旬以来,布局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山东、黑龙江、浙江等地的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和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10月16日,2020年世界粮食日和中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福建厦门举行。实践再次证明,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装满中国粮,才能保障粮食安全。
10月16日,在中央储备粮上海直属库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公众代表介绍进出仓作业除尘系统。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10月16日,在中央储备粮上海直属库有限公司,消防队员向公众代表展示灭火演练。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我国的粮食安全,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今天(16日)是世界粮食日,随着秋粮入库,我国粮食生产在克服疫情带来的巨大影响及农业自然灾害偏重的情况下,继续获得了丰收。
在今天(15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14日记者会上称,美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了大量预算,美人道主义领导力活跃且良好,与中国对全球食不果腹者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古诗人人会背,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品德却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今天是世界粮食日,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粮食,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在言传身教中代代相传,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