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为人类反贫困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2020年10月17日19:2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5034

  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中国14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跨省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精准脱贫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明确了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总结了脱贫攻坚中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把握的思路和方法,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不仅明确指出了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还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和重大成就,以及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当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笔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不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的新阶段,还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了新方案。特别是在全球反贫困的今天,中国作为一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大都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特别是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我们在脱贫攻坚上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对全世界的扶贫减贫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价值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思想是我国精准脱贫的根本立场,既强调了扶贫思想的人民性,也强调了扶贫路径的人民性。脱贫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贫困群众既是扶贫的对象又是脱贫的主体,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真实所需,问政、问计于民,才能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脱贫措施。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等重要,要通过“扶志”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念,使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要通过“扶智”,激发和培育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断代际贫困的传递,不仅要在经济上脱贫,更要在精神上脱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共商共建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内涵。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实现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共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小康社会的小康不是少数人的小康,而是全民的小康,目标是实现全民小康、全民共享。在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不仅因地制宜、突出“精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汲取群众脱贫智慧,还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核心内容是贫困群众的自力更生和自我发展,党和政府要与贫困群众一道共同努力拔掉“穷根”,实现小康社会的共建共享。习近平多次在外交场合强调,“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

  精准式的方略为世界扶贫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模式。扶贫减贫是个系统工程,中国结合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脱贫方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精准式的脱贫方式为我们立足当地实际,摸清当地资源禀赋结构,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明确靶向、对症下药,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提供了方法论,对世界反贫困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正是实施精准式扶贫,我国的减贫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文章关键词:反贫困 减贫 中国地质大学 贫困程度 人类命运 贫困人群 小康社会 总书记 事业 扶志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为世界减贫贡献中国智慧(新知新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接续奋斗,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 这个中国奇迹如何创造?一组动图告诉你!

    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年底,中华民族将历史性地解决 

  • 创造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目前,巴州区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382个,全科医生配到村,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保障、慢病签约服务,让贫困群众告别看病难、看病贵。村村建起卫生室,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960多万贫困人口“忧居”变安居。

  • 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制度体系

    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构建一体化的反贫困制度体系,将我国反贫困事业推向更高阶段。从城乡统筹角度,农村反贫困应与城镇反贫困统筹兼顾,农村社会救助应借鉴城镇的经验,同时避免福利叠加可能导致的福利依赖。

  • 红土地上的“绿色减贫”决战——大别山“将军县”金寨脱贫纪实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区之一。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一份沉甸甸的“十四五”规划里,“后脱贫时代”的新金寨跃然而出。

  • 许徐琪:中国脱贫攻坚的世界性意义

    中国在减贫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减贫事业的进程,坚定了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信心。中国精准扶贫强调“智”“志”双扶,激发出贫困户脱贫攻坚的内生力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返贫现象。

  • 领导干部要树立效果导向思维

    无论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是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在于抓落实、求实效。一个清晰的认识是:效果是硬道理,凡事都要讲求效果,领导干部要树立效果导向思维。

  • 尽锐出战 书写人类最壮丽的反贫困史诗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 “下党故事”揭示反贫困中国密码

    整整30年前,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酷暑第一次来到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留下“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印象。下党乡“植入消费式扶贫理念,推出中国首个扶贫定制茶园”的做法,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精选推广的典型案例之一。

  • 中国脱贫成果为何备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海外人士认为,中国脱贫成果显著并惠及世界,脱贫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启示意义,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必将鼓舞全球减贫事业。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