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上甘岭上,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用21岁的生命兑现了自己对祖国的誓言;烈火烧身,邱少云始终趴在火中一动不动,用26岁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长津湖边,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用28岁的生命诠释了“三不相信”的铮铮誓言……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这场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7653名中华儿女在开满金达莱花的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回望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打出了国威军威,也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不曾忘记,上甘岭呼啸的敌机和密集的炮火;不曾忘记,长津湖边冰与血铸就的史诗;不曾忘记,松骨峰上打到最后只剩7人生还的整整一连战士……每一个为国捐躯的生命背后,都猎猎燃烧着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他们用鲜血与生命展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历史如同永恒的坐标,给人启迪和指引。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也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可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穿越时空、绽放光芒,永远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而精神往往需要从斗争中汲取。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9年光辉历程,正是在一场场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党带领人民凝铸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战胜一切强大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战胜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美援朝英雄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美援朝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
不朽功勋,镌刻国家发展史册;伟大精神,烛照民族复兴之路。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汲取力量、传承使命、奋勇担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让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展现出来,让英雄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薪火相传,我们就一定可以在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也必将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让中华民族迈开自信而坚实的步伐走上复兴之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过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团结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表征,其形成是一种文化融合、同化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前排左二)、张定宇(前排右一)、陈薇(前排左一)颁授勋章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我国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久积淀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追梦新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做好“传承”“创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手机等载体对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创造性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立足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深刻阐明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