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今年,西藏青稞种植面积达215万亩,他培育的青稞新品种已广泛种植,培养的后辈们也将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西藏作为“三区三州”中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除了牦牛产业之外,对于发展青稞产业,新品种增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品深加工也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开始显现。
碧浪千里的青稞丰收了,一辈子倾注对青稞挚爱的“青稞王子”却走了,留下了写给大地的论文和献给农户的成果。就这样,尼玛扎西刻苦学习,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农业研究所,一年后,调到青稞研究室,开始从事青稞研究。
时光回转, 2011年7月20日,时值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60周年,科技日报记者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见到了时任副院长的尼玛扎西。科技日报记者 周维海摄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科研人员在青稞试验室做研究。
他就是共产党员、被西藏农牧科技界誉为“中国青稞之父”“青稞王子”“青稞领域的袁隆平”的原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而今,在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3号试验田里,尼玛扎西培育的青稞新品系“13-5171-7”金黄璀璨,秆高、穗大、抗倒伏,适应机械化收获。
图为1994年,尼玛扎西在西藏农科院工作时的照片(资料图)。中新网拉萨11月3日电 题:西藏农民眼中的尼玛扎西:他是扎根田间的“青稞博士”西藏农科院 供图 2020年8月30日,尼玛扎西又一次带队前往阿里下乡,参与西藏新一轮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尼玛扎西曾这样描述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今年一看有希望,明年一种又不行,在希望和惋惜的交织中度过一年又一年。2010年,尼玛扎西牵头启动了西藏青稞全基因组测序、西藏青稞起源与进化以及青稞高原适应性研究。
留着两撇帅气的胡子,常戴一顶遮阳帽,一年大半时间泡在青稞地里,他是尼玛扎西——西藏青稞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农民收获青稞 尼玛扎西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从农家娃成长为农学博士、科学家,他与青稞的缘分可以说是“命中注定”。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战士们在西藏拉萨河畔的乱石滩上开垦出一片片农业试验田,播下包括青稞在内的各类高原作物种子,也标志着西藏农业由落后的原始生产方式朝着追求科学的崭新姿态迈进。
如今的格尔木,93%的耕地面积都种植了枸杞,11万亩的枸杞田,每年所需的外来采摘工人数就超过1.5万名,当地农民更是通过枸杞增收致富。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田志明:格尔木当时的耕地面积是6万亩,需水量也比较大,当时一亩地的话,大概在1200方到1500方之间。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一直以来都是西藏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这使得洛隆拥有了“藏东粮仓”的美誉。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更好地利用青稞资源,2006年洛隆县成立了洛宗特色产品开发公司。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藏东粮仓”已不再只出产青稞和糌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