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来的比以往更早一些
在购物狂欢的同时
有消费者注意到
不少商家暗藏着
“大数据杀熟”的情况
女子网购同一商品 不同账号价差25元
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
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
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
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
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
价格贵了25块钱
仔细对比发现,原来后者页面多出来一张“满69减25”的优惠券。韩女士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陈音江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多领域存在此类现象
沈浩:现在电商、社交媒体都可以获取大量消费者,特别是个性化的数据,这样就能给一个用户贴上成千上万的标签,完成用户数字画像。里面清晰记录着用户的身份信息、使用喜好、消费习惯等,方便机器识别,甚至深层次预测用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商品推荐。
大数据“杀熟”套路多 消费者防不胜防
☞还有就是控制商品的可见性,比如直接把价格低的商品屏蔽掉,逼你买贵的。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大数据的应用将来会越来越广泛,那么这个问题可能出现的几率将来会更多。所以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要创新大数据的监管方式,对这种新型的侵权行为进行监管。同时消费者也加强注意的情况下,这种问题可能将来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 河南经济广播)
《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拟将“二选一”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限定交易行为,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 指南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拟将“二选一”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构成限定交易行为,将“大数据杀熟”定义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差别待遇。
2020年11月22日下午3时,先后在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疯狂盗窃门面店二十余起的四名犯罪嫌疑人被郑州中原警方押解回郑州。
今年从11月1号就开始“双11”网购节,让不少消费者准备清空购物车,买个痛快。但是买买买的同时,还要警惕一件事,那就是大数据“杀熟”。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浙江省消保委日前通报了第三季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在这份通报中,飞猪平台两度被点名,分别涉及“大数据杀熟”和平台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2020中秋国庆假期即将过去,8天的假期终于让国人实现久违的旅行计划。在明媚的秋日下,曾经热衷领略异域风光的游客,重新将目光聚焦在祖国的大好山河,旅游行业的创新与高额补贴,更让旅行的品质与性价比凸显,出游热情高涨。
今年国庆节、中秋节巧相逢,激发了国民出游意愿,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旅游出行新政新规也同步上线,确保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如西安53家A级景区实行免门票制度;青岛12家A级旅游景区面向国内外游客免门票开放;新疆阿勒泰推出32家A级景区门票全免优惠。
随着在线旅游平台的普及,“机票价格越搜越贵、酒店起价越看越高”已经不是新鲜事,“大数据杀熟”也成为消费者普遍热议的话题。
当记者来到山东淄博张店区市民中心的不动产综合受理区时,办事窗口“门可罗雀”,印象中熙熙攘攘的手续办理场面并未出现。” 山东省大数据局副局长顾卫东说,刷手机甚至刷脸实现身份认证,靠的是“大数据”的支撑。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烧烤”模式,消暑的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消暑家电当然是最佳选择。苏宁易购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苏宁空调销量同比增长103%,冰箱销量同比增长95%,电风扇销量同比增长78%。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河南省汇聚了“互联网+监管”平台及公安、教育、交通、税务、通信、电力等多个行业的相关数据,为精准锁定和阻断传染源、细化社区管控、赋能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