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一扫,顺利通行;扫码支付,瞬间结账;看病购票,手机预约……数字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数字红利”,也在客观上成为很多老年人迈不过去的“数字鸿沟”。
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商超保留现金结算柜台,在银行、医院开设“老年人窗口”,在高铁、地铁保留“人工窗口”,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很多地方考虑到了老年群体需求,这也是技术网络故障的“应急通道”。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要以社区和老年大学等为主体,通过开设公益讲座等形式,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智能设备,破除心理障碍,帮助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彰显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全社会都应提高对老龄化这一现代社会大趋势的理解和认识,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化解之道提高到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高度。各地应尽快搭建和实施跨部门、跨行业的解决老龄问题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体系,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老龄问题的整体性治理。(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 敏)
年初陪母亲进城看病,进医院大门扫码不会,就诊卡自助充值不会,连在医院食堂买好的饭也因手机支付不会又放下……父亲要强一辈子,每每提起这段,懊恼说还不老就寸步要靠孩子,没想到活这么窝囊。三五天一升级,一年半载一迭代,智能技术的快速更新,让人有点目不暇接,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则无所适从。
老年人去交医保却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手机支付”、个别商铺挂出“不收现金”标识牌……日前网络上曝出的这些信息,再次引发社会关注“数字鸿沟”问题。李伟表示,央行高度重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将从现金管理、支付服务、普惠金融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人的一生就“生老病死”这四个字,人都会变老,但如果当你老了,却发现由于技术的进步,你出门处处受限,很多事都干不了了,去医院看病得用手机预约,你不会。如果说,自助服务等对应解决的是老人的数字鸿沟,而如何在崭新的院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对应解决的则是成功进到医院后老人友好的感官体验。
王海东表示,一是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一定要保留这个渠道,还要畅通这个渠道。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全面部署。
11月26日上午,国新办就《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有关情况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将继续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产品的供给,从技术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应用试点示范等产业环节着力,积极扶持老年健康辅助器具研制,扩大老年人智能终端产品供给。
地铁里没有“健康码”不能乘车的老人,医院里不会手机挂号不能就医的老人,冒雨交医保却因拿的是现金而被拒的老人,被家人抬着在银行柜员机前进行人脸识别的94岁老人……随着老年人被困在“数字鸿沟”里的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终于出手了。
扫码支付、手机挂号、出示“健康码”……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易如反掌的操作,对部分老年人来说却举步维艰。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在2020年底前,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加快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
网曝“94岁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 涉事银行道歉→(点击了解详情)老人冒雨独自用现金交医保遭拒,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并将规范工作流程。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事业部编辑 赵东、中国之声、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