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李克强:日本归还所占领土是战后和平保证

2013-05-27 07:29 来源:京华时报

  李克强指出,历史是客观存在,也是一面镜子,中国古语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国愿同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携手,维护二战后确立的和平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李克强最后表示,正是因为有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各国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中德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支持中德友好、中欧友好。我们愿与德方、欧方一道,继续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参观结束后,李克强会见了勃兰登堡州州长普拉策克。普拉策克州长热烈欢迎李克强到访,表示《波茨坦公告》塑造了战后几十年的世界秩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当前勃州正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期待同中国加强可再生能源、下一代互联网、文化等领域务实合作。李克强对此表示赞许。

  分析

  日一再否定战后秩序总理此访有政治含义

  中国人民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介绍,1945年波茨坦会议召开时,二战还没结束,德国方面已无条件投降,中日战争、日本和美国的战争还在蔓延,《波茨坦公告》对促进二战结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希望去看看波茨坦会议旧址”,中国外交史研究专家章百家介绍,波茨坦会议旧址是二战重要的历史地点,是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之地。总理此次参观和讲话也表明,历史需要正视,二战胜利成果必须维护。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指出,《波茨坦公告》继承了《开罗宣言》关于战后秩序安排的规定,明确规定日本领土范围及应该归还中国之前被窃取的领土,这就包括台湾及钓鱼岛。

  梅兆荣认为,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本身是一个文化性活动,但在当今形势下,特别是日本否定战后国际秩序、否认二次大战胜利成果的背景下,总理此次参观并讲话有一定的政治含义,也有警醒的作用。

  孟虹分析说,波茨坦会议之于二战非常重要,李克强总理在德国的第一场正式活动就是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这一日程安排充分显示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视,对台湾问题、中日争议,特别是对二战的问题,都有一定寓意。

  新闻背景

  波茨坦公告定日本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举行波茨坦会议。会议期间,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签订了有关处理战后德国原则的《波茨坦协定》。这是确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

  此前的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发表宣言,明确“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第六条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新闻链接

  中国领导人多次参观会议旧址

  西席林霍夫宫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于1912年,1917年竣工。它是一座赭墙红瓦的建筑,共有5个内院,175间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后被一富商购得改为别墅,因《波茨坦协定》在此签署而闻名遐迩。

  收藏有协定文本

  波茨坦会议的中心会场在进入大门的正面大厅内。大厅约40平方米,厅中央是一张栎木大圆桌,上面插着与会的苏、美、英三国国旗。绕桌分放三把大扶手椅,靠窗的一把为斯大林的座位,其余两把为杜鲁门和丘吉尔的座椅。墙上挂着三国首脑的大幅照片。

  • [1] [2] [3]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度假季 沙滩女王泳装扮美记

眼看气温开始攀升,不性感怎么点燃夏日热情。要性...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7月内地影市观影指南

七月向来是各路大片“占山为王”的时候,而这个七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