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
能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
是不是都应该有一定年纪的人呢?
而在河南
有这样一位刚刚三十岁
却已经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
他就是河南省首批十名“中原大工匠”中
最年轻的一位
国家电网平高集团机械制造事业部
车工班班长 胡中辉
胡中辉,1987年出生
2005年进入平高集团
成为一名普通车工
虽说车工是最基层的工种
工作环境待遇没法和集团研发部门比
但胡中辉却沉下心来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向老师请教
一道工序一道工序上车实践
胡中辉(右一)和师傅刘洪亮(左一)
“
他们同时进厂的有很多,
有的觉得找个工作到底了
他不这样想
要学个技术,要学就学好
要在这个地方有个作为
他有上进心,他热爱这个职业
——胡中辉师傅 刘洪亮
”
在平高电气机械制造事业部车间里
胡中辉一直和工友们探讨
一项新的工艺流程
“
工作需要一直在车床前站八个小时
感觉体力也跟不上
所以那时候我就想着
从技术方面、革新方面做些东西
——胡中辉
”
用数控机床代替部分传统车床的加工工序
这样工友就不用
八小时一直站在车床前了
胡中辉(左二)和工友们探讨工艺流程
传统车床加工误差在0.05毫米
胡中辉加工的零件
要安装在超高压、特高压电气开关里
对精度要求更高
差之毫厘,就会造成零件不合格
为此,他一遍一遍练习,用心总结
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
把误差控制在了0.02毫米之内
比一根头发丝还细
老师的言传身教
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
21岁的胡中辉就被破格授予技师称号
23岁代表集团参加国家级技术大赛
获得第五名
过硬的技术是创新的前提
平高集团八百千伏开关焊接支架
过去一直采用日本技术
为了实现技术转化
胡中辉和同事们
自行设计道具和卡具等工艺装备
改进加工方法
整整在车间泡了两个月
攻克这一难题,为集团节约了近百万元!
从过去的“不能做”
变成现在的“我来做”
胡中辉带领技术公关小组
攻克了活塞杆、动触头等
一个个关键零部件加工难题
几年下来
胡中辉独立设计制作的工艺装备
就有一百多套
这些技术革新成果在行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
“
干活一定要干到最好,干到极致
这是最基本的
我干车床就要把车床干好,干精干透!
——胡中辉
”
胡中辉坚持科技创新
截止目前共完成科技创新53项
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发表论文1篇
获得“国优”QC成果1项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国家电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集团公司级以上科技奖励19项
中国电力报、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报
曾多次对胡中辉的事迹进行报道
“
每个人的技能水平都达到一个很高境界
干的活很精细了
咱离那个制造业强国那就不远了
中国制造2025
也就更快的更好的实现和落实
——胡中辉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惟吾技馨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工匠力量
“中国制造”的名片才愈加亮丽
我们的国家才会有更大的飞跃
为“胡中辉们”点ZAN!
为河南点ZAN!
在花都鄢陵,有一个靠果树栽培育种和写论文出名的“泥腿子”“土专家”,他以农民身份当上货真价实的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
从业17年的冯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除了荣获第三届“中原大工匠”之外,还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拿起焊枪参加工作,我已经在电力建设领域摸爬滚打24年”。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焊工教练、高级技师陈建平感慨的说到。
今年72岁的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赵留安从事烹饪行业已经整整60年。60年来,他都在为传承豫菜精髓,发扬豫菜文化而努力。
“之所以坚持创新38年,就是觉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实实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谈到坚持创新的动力,朱一斌这样解释。
污水处理厂就像一座城市的肾脏,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绿水青山的生命线。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1日上午,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委网信办在郑州联合启动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动启动。
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千百万技术精湛的大国工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宁夏中卫,位于黄河上游,北靠腾格里沙漠,长久以来饱受风沙的侵扰。建国后,经过四代治沙人的努力,中卫西北部已经形成了一道守护中卫的绿色屏障。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作为第四代治沙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的28年间,治沙面积达到了147万亩。为国家节省资金,达6000千余万元,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