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之所以坚持创新38年,就是觉得石油人就要老老实实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谈到坚持创新的动力,朱一斌这样解释。
朱一斌是中国石化河南油田采油测试首席技师。从1983年参加工作开始创新,到现在,已经坚持创新38年了。38年来,他先后研制改进井下工具、测试仪器、测试投捞、打捞工具百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2项,国家级QC成果1项、部级QC成果3项、局级QC成果7项,科技进步成果奖50余项,填补了65项国内注水技术、测试技术、测试仪器和测试工具的空白,多项技术在国内同行业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创新成果使测试效率得到成倍地提高,累计为河南油田减少油水井作业5000余井次,创效上亿元。
1983年,朱一斌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油田一个采油队,作了一名采油测试工。采油测试的工作主要是投捞掉到井下的如拇指般粗细的各类工具,它的工作对象都在几千米深的油井下。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技术水平差的话一是会延误生产,而是会增加生产成本,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对测试队员来说,“投捞器”就像战士手中的武器,武器一落后,后面的所有工作程序都会落后。1983年,朱一斌在双441井和同事投捞拔水嘴时,使用的投捞器比较落后,投捞一口注水井的投拔水嘴,操作16趟,耗时三四天。看同事们累得筋疲力尽的样子,朱一斌萌生了研制一个好用省时的投捞工具的想法。他尝试了多种方案,但是一直未能突破。两年后,他调整了单位,这事儿因此被搁浅,但他心里的坎却一直没过去。只有要空,他就揣摩研制新的工具。
直到1995年,一天,他偶然看到一块亮晶晶的强磁铁,在拿起的一瞬间,强磁铁把他手边的一块铁吸了过来,他的手被挤出了血泡,他一下子有了灵感:何不利用磁铁强吸引力的原理,研制新的投捞工具呢?返回单位后,他趁热打铁,绘制图纸,找厂家定制强磁铁。3个月后,新型的投捞工具终于诞生了。在现场一应用还真灵,测试作业效率直接提高了一倍。
这个成功坚定了朱一斌创新的信心。随着河南油田逐渐进入后期开发阶段,井下状况日益复杂。之前研制的工具也解决了不了新问题。于是,朱一斌根据井况不断改进研制工具,一个投捞工具,他连续改进38年,研制出了一系列打捞工具,使投捞工具难的难题迎刃而解。
38年来,他的100多个工具解决了影响产量的棘手问题上万个。他依旧不满足。攻关安全环保的井口测试配套工艺技术、井下射流恒流堵塞和流压、流量测试验封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等创新工作已经成为他的新目标。
他说:“河南油田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问题会层出不穷。完善和应用分注测试配套技术,提高测试调配成功率,大幅降低分注井维护性作业费用,在当前低成本、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显得尤为重要,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作为采油测试领域的领头人,朱一斌一直有个目标,就是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培养出更多高技能的采油测试工。
2005年,河南油田被中石化指定为采油测试高级技师培训基地。他负责并参与了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部分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操作技能项目的培训以及考评鉴定工作。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圆满完成了5期中石化采油测试高级技师培训工作。看着一批批员工提升了技能,朱一斌乐在心里,笑在脸上。
在培训人才方面,他始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将授课内容做成课件对大家集中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到现场处理问题进行培训讲解。通过强化培训和加强管理,河南油田测试工技术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随着掌握测试技术的员工越来越多,河南油田因测试掉卡造成的作业井由每月10口井左右降至每年仅3口井,因井下技术状况和操作方面引起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杜绝。现在,他的徒弟遍布中石化各油田,而且都成为采油测试战线上的中流砥柱。他所培训的参赛选手在集团公司2013年、2016年和2020年三届采油测试工技术比赛中取得3金、5银、4铜的好成绩。
2018年5月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朱一斌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了一批采油测试工创新型技术骨干,组成了采油测试工作创新攻坚团队。团队现有成员8人,其中首席技师1人、主任技师1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人。
工作室成员以科技创新、技术引领为目的,立足于研究和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瓶颈问题,为测试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工作室挂牌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已经为河南油田培养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能手”3名,“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朱一斌所在的河南油田测试2队被中石化指定为采油测试高级技师实训基地,累计为中石化各油田培养采油测试工技师、高级技师144名,劳模创新工作室真正成为采油测试工技师的摇篮。
今年,朱一斌的徒弟吴锋参加中国石化采油测试工竞赛,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金牌。他特别感慨:“师傅的教导让我也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技术工人。没有他大公无私的培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在花都鄢陵,有一个靠果树栽培育种和写论文出名的“泥腿子”“土专家”,他以农民身份当上货真价实的鄢陵县林业科研所所长。
从业17年的冯立雷是中建二局二公司中原分公司的总工程师,除了荣获第三届“中原大工匠”之外,还先后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建二局青年科技之星、河南省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拿起焊枪参加工作,我已经在电力建设领域摸爬滚打24年”。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焊工教练、高级技师陈建平感慨的说到。
今年72岁的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赵留安从事烹饪行业已经整整60年。60年来,他都在为传承豫菜精髓,发扬豫菜文化而努力。
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我们党90多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担当责任,做到在党忧党,为党尽职、为民尽责。
污水处理厂就像一座城市的肾脏,是城市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绿水青山的生命线。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1日上午,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委网信办在郑州联合启动2020河南省“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武江宣布活动启动。
“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征集推广活动自2014年开启以来,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光荣与梦想》《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歌曲深受人们喜爱。作曲人、歌曲《此生最爱是梨园》作曲 陈挥之:广东音乐的乐器,就是这首歌曲的骨架,从头到尾都贯穿,而用广东语言逻辑谱写而成的旋律,是这首歌曲的灵魂。
“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
近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圆满收官。记者先后在河南四川及青海探访二十多个县市区,实地感受黄河流域各个地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