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林常艳董豪杰
2018年,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河南立足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大省实际,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重点任务进展顺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开局良好,脚步铿锵。
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秋收时节,罗山县华实园家庭农场的花生田里,花生长势喜人。相对贫瘠的岗坡地,却种出了高产优质的花生,合作社负责人陈光明从前来测产的专家那里得知,今年合作社的600亩花生,平均亩产达418公斤。优质高油的花生品种深受市场青睐,收入颇丰。
从要产量到要质量,采用优质品种,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围绕“优”字做文章,与我省众多农民一样,陈光明从优质农产品生产中得到更高的收益,这正是我省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振兴农村产业的一个缩影。
今年,我省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6042万亩,粮食产能稳定在1200亿斤以上。
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四优四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今年夏收,优质小麦收获面积达到840万亩,秋播计划发展40个试点县,面积增加到1200万亩;发展优质花生面积发展到2200万亩,全省花生种植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达14个;2018年上半年,新增优质肉牛12万头,新增优质生鲜乳9.1万吨;优质林果今年上半年新发展33万亩左右,累计面积达到1292万亩。
激发农业农村活力
从去年9月开始,有序推进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新县乡村焕发无穷生机和活力。“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和清产核资两项基础工作做细做实,接着推动‘三权分置’,逐步实现经营权(使用权)流转、交易和抵押担保,形成‘村组建股、资产入股、产业设股、农民持股’的股份合作机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按照这个思路,从先行先试到全面推开,深化改革,为新县农业农村发展不断注入“活水”。
新县朴店村党支部书记胡传亮介绍,村里在建的茶油加工厂及建筑公司都属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种蟠桃、猕猴桃、桑树的专业合作社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属的经济实体,它们今年为村集体带来的收益预计在80万元左右。
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从而激发农村活力。全省各地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动力源,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目前,全省5543个行政村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土地流转3868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6%,托管面积2500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3%。农地农房“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全省11个试点县累计发放贷款金额16.7亿元。推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卢氏县金融扶贫模式经验,抓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我省全面建立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加强信贷规范管理,扩大资金使用规模。
乡村生活变得更美好
从臭气熏天的旱厕到干净整洁的水冲式厕所,永城市肖楼村村民肖红专高兴不已,“泥土路不见踪影,连厕所都这么干净,俺村越来越漂亮了”。
厕所虽小,却连着大民生,关系大文明。永城市2015年启动的“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城区扩展到农村,探索总结出了“永城实践”。纵观全省,54.7%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7.11%,今年底达到60%以上。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我省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省已建设8440座污水处理厂,村庄污水实现集中处理。目前,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7.1%,今年底达到60%以上,到2020年达到85%以上。
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同时,乡村治理持续加强,乡村文明持续提升,农村陋习治理进展顺利。各地开展的好媳妇、好婆婆评选,使孝老爱幼蔚然成风,大批“河南好人”的出现,让“老家河南”在全国各地成为一个温暖的名词。大批成功人士为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出力,无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义务清洁环境,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点亮乡村舞台……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乡村变得更洁净、更美丽、更宜居,乡村生活变得更富有吸引力、更美好!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今年,我省确定了20个乡村振兴示范县(市)、162个示范乡(镇),以点带面推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今年全省支持乡村振兴财政资金总规模1299.4亿元,利用金融资金806.23亿元。
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90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440亿元。
截至7月底,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历年贷款量达到426.03亿元,居全国第3位;今年新增贷款141.26亿元,居全国第1位。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为河南指明了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四张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给河南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城乡之间有差别,这不奇怪,但是,差距过分悬殊,特别是基础设施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头万绪,该从哪着手呢?总书记在河南团说的明明白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吴刚说话的底气,来自该镇党委书记赵大青2018年所创新的“名誉村长”选聘模式。3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乡村振兴,能帮助村子解决大事、难事以及协调闲事。
稻田片片金黄、乌桕红染山间、木籽如星空点缀,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余子店乌桕谷,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自然油画入目来,稻田里、田埂间,游客们正在用手机记录这如画美景。
新农人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如何打造一支覆盖生产、流通、营销全产业链的农村双创力量?新农人又如何尝试互联网+技术? 11月21日,
应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人才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种田的农民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发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引进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级农科院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智慧农业,利用智慧农业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