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央视点赞!办好这两类学校 看咱河南的好做法

2018年12月16日19:19  来源:HNTV外联

5034

让孩子们接受更均衡的义务教育,关键之一就是要补齐“乡村教育弱”的短板。在我国广大农村,不足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末梢神经”。40年发展,这两类学校曾面临因生源减少而萎缩的“阵痛”,却也在合理规划城乡学校布局的时代变迁中得以“重生”。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正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

  今天早上,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播出《【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学校篇】河南洛阳:打通乡村教育的“末梢神经”》。用七分多的时长深度报道了河南新安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有益探索。赶紧戳视频了解一下。

  这里是河南,全国的教育人口大省,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是全国最多。在偏远的乡村,这一所所学校就承载着很多农村家庭对孩子成才的期望。 每周一早上6点,洛阳新安县村庄里的一条条“乡间小道”就成了“求学之路”。很多读小学的孩子会在这一天被家长送回学校,开始一周的校园生活。

  【同期】家长 郭春彦    孩子住校,我周一用半个小时送送他,然后周五的话,再去接一下。

  被妈妈领着的孩子叫介梦哲,家住洛阳新安县的上坡村,在3公里外镇上的白墙小学读四年级,因为往返不便就住在学校。其实在他家门口,曾经也有一个教学点,但它和很多乡村学校一样,因为生源的减少最后一点点地“消失”了。

  【同期】河南洛阳市新安县山碧小学原教师 王西智:我是1978年7月到学校参加教育工作,当时最多的时候就学生有一百六七十个,教师有十余来个。随着社会发展,父母进城打工,把学生都转走,越来越少了,就剩几个学生了,就我一个教师,那是办不下去。

  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师资流失,这是当时全国很多农村都在求解的难题。为保证乡村的教育质量,国家从2001年起开始了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把不具备生源条件、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学校,撤销合并入条件更好的乡镇中心校,集中资源培养孩子。 介梦哲所在的白墙小学,就是在2015年由周围的3个教学点合并而成,这让部分孩子的“上学路”更远了,也让“乡镇寄宿制学校”成为必然要推行的改变。在白墙小学近700名学生中间,需要住校的就有135人,只要申请,孩子就可以免费入住,每位老师定期轮流在宿舍值班,和孩子们住在一屋,既是“室友”,也是“保姆”。

  【现场】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白墙小学教师 王希罕: 被子都铺开了吗?把被子盖好,闭上眼,真乖!

  老师王希罕是从被撤并的教学点来这里任教的,她也更懂得孩子和家长的烦恼:孩子刚住校会想家而哭,有家长担心孩子少了亲情照顾……这些问题她也都挂在心上。所以每次她值班,就把放学后的几小时变成让孩子们最开心的事。一起做游戏、陪她们入睡,这小宿舍也有了超越“师生情”的温馨。

  【同期】河南安新县白墙小学老师 王希罕:在今年教师节的时候那天是我值班,进去(宿舍)以后学生是一拥而上拥住了我、抱住了我,学生说老师节日快乐,他们抱着我就像女儿抱着妈妈那样,其中一个学生看到我掉眼泪了,学生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没事。你们就像老师的孩子一样。我真是想着我就是他们的妈妈,我一定要好好爱他们,对他们多一些关心。

  现在,河南洛阳共有227所新建、改建的乡村寄宿制学校。虽然在偏远的乡村,既让孩子上学近、又让教学质量高,目前可能还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但像白墙小学这样的“乡村寄宿制学校”,已经在时代变迁中成为提高乡村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一环。最起码,那些村里没见过的电子教学设备、身边更棒的老师、更多的社团活动,正让孩子和家长感受到变化。

  【同期】学生家长 范桂兰:来这后变化可大了,学生学习可好了,老师教得也可好了。这次期中考试考得也可好,考试第一。

  【同期】学生 田治华:以前我们学校没有上音乐课,体育课等副课,现在都增加了,还增加一些社团活动,增加了音乐社团还有乒乓球社团,我们上次音乐社团还在全县得了一等奖。

  【同期】学生家长 张欣丽:这学校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温暖,有些时候老师们在那陪着学生吃饭的照片发到群里边,我都能看见我孩子吃的什么。虽然说你看不见孩子,但是这一天他在学校都干什么我都很放心。正因为老师们用心,所以说家长才能放心。

  【同期】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尤永政: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工作的教师,绩效工资要比一般学校的高40%,班主任教师高80%,将教育经费的投入要更多地向农村地区 一线教师来倾斜。

  【出镜】央视记者 闫乃之:农村义务教育的变迁,关键词之一就是“撤”与“留”。科学合理地把生源少、质量低的乡村学校“撤销合并”,孩子才能在更好的校园获得更棒的教育;而还有一些学校,就像这个位于洛阳偏远乡村的老君洞教学点一样,因为能够覆盖周围的“十里八村”,生源相对也有保障,所以在改革中得以保留并进一步优化。一批这样被改造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正在填补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

  这个在村口的“老君洞教学点”,几十年来一直承载周围6个村庄孩子们的“读书梦”。66岁的刘安志每天都会来校门口接孙子放学回家。他曾在这教书一辈子,至今保留着对这个学校的记忆。

  【同期】河南洛阳新安县村民 刘安志:这张报纸叫老鼠咬得不像样了。你看这照片大概是1989年拍的,这是在我家上课。原来学校在那沟底下,六间破庙房是我们的教室,1986年那一年下大雨冲垮。当时学生没处上课,村里又没有一间闲房子,后来我说这样吧,给咱学生领到咱家里上课。不能叫学生失学。任凭屋里头我们再艰苦点,也得叫学生在这上课。

  当时村里穷,三年后才集资盖了6间平房作为校舍,恢复教学。让一批批村里的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2015年,政府又投资300万元,把曾经破旧的教学点改建成村里的“最美校园”。 为乡村教育奉献了一辈子,刘安志这一代教师已经退休。而现在,“新鲜血液”正在补充进乡村教育的“肌体”。老君洞教学点的特岗教师李杨菲,就是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任教。经过3年的试用期转正,她毅然选择坚守在这片乡村。

  【同期】河南洛阳新安县老君洞教学点特岗教师

  李杨菲:大学宿舍里边一共是五个人,然后现在都是老师。都是特岗。都在农村。每一次我看到他们,仰着那个小脸,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我,然后我给他传授什么新知识的时候,他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我就感觉他们需要我。我们来挑起大梁、教育的重任。

  在偏远的校园,李杨菲也有了固定的家。学校专门建起周转房,就为了让老师们安心教、留得下。从国家实施“特岗教师”政策的10多年来,已经有60多万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1000多个县的农村任教,为3万所农村学校补充了大批优质教师,他们被誉为乡村教师队伍“换血的一代”。如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正进一步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一个更有力的乡村教育体系,正给农村孩子们成长的保障。

背景链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依旧面临众多现实问题:如何平衡撤并?如何弥补师资?如何保障学生身心?今年5月,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怎样让两类学校得到更好地发展,将中央政策落到实处?在这方面,教育大省河南进行了积极探索。小编就给大家划下重点:

河南:早谋划 优布局 补短板

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提出“十三五”期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17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完成改扩建或新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奖补,2017年已奖补农村寄宿制小学330所。

三、综合施策,提升质量。在抓好两类学校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四、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将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台帐,建立月报制度和约谈制度。

文章关键词:乡村教育 教学点 河南洛阳市 生源 寄宿制学校 学生失学 上课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河南105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受表彰

    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105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每5年举行一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劳动者的最高褒奖。

  • 央广网报道《远山的回响》系列评论之一:乡村教育 斩断贫困的利器

    值此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揭开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序幕。如今,人们欣喜地发现:伴随着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的,不但是基础设施、乡村面貌,还有最漂亮的乡村校舍、朝气蓬勃的师生,以及无数个“谭梓涵”充满自信、犹在耳畔的朗朗读书声。

  • 【地评线】京彩好评:为乡村教育“+”速度

    日前,教育部、中组部、中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厚植“乡村振兴+立德树人”教育情怀,要做改革攻坚的“急先锋”。

  • 一根粉笔、三尺讲台, 年复一年,爱与坚守不变

    两年过去了,河南省封丘县大辛庄小学特岗教师任明杰看到了新的教学楼建成……  又到9月,老师们又将开启一个繁忙而充实的新学年。以心血灌溉学生的梦想,尽全力铸就青春的芳华,教师们的热爱与坚守,将更好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让乡村孩子的未来熠熠生辉。

  • 让更多农村孩子享受公平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部分作了增补,体现了公平与质量兼顾的理念和政策导向。”6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在校例会上,向全校教师员工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