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一村(格)一警”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新时代“枫桥经验”花开中原

2019年03月21日09:48  来源:大河网

5034

  □河南日报记者李凤虎

  全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数量连年下降,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5年多来,省公安厅党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一村(格)一警”为重要抓手,建立了以社区民警为主体、以社区辅警为补充、社区警务全覆盖的新型警务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公安工作基础,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舒庆说:“‘一村(格)一警’工作是新时代河南公安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生动实践。”

  五年布局

  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2014年,省公安厅党委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理念,以“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为重点,推行社区民警驻村、机关民警包村,搭建了“一村(格)一警”工作的基本框架。

  2017年,省公安厅新一届党委将“一村(格)一警”纳入高质量公安建设总体布局,运用“脚板+科技”理念,持续推动“一村(格)一警”工作提质增效。

  2018年12月21日,省公安厅在新密市召开全省公安机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现场会,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

  5年多来,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强力推行“一村(格)一警”警务模式,推动了警力下沉,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能力和水平。

  “一村(格)一警”工作连续4年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将“一村(格)一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总体规划。

  从开篇破题,到纵深推进,再到完善提升,一任接着一任干,省公安厅党委全力推动“一村(格)一警”工作向纵深发展,构建了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

  目前,全省已建成标准化警务室7167个、警务工作站3.9万个,配备社区民警9834名、专职辅警4.5万名,基本实现了“一室一民警、一站一辅警”。

  创新机制

  “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

  “科技助力,如虎添翼。”3月19日,新密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刘志远说,“现在,依托‘一村(格)一警’警务智能平台和警务通等移动终端,有效整合了各种信息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防范。”

  这要得益于省公安厅推行的“脚板+科技”理念。省公安厅在全省公安机关推广使用“一村(格)一警”警务智能平台,着力提升基础防控信息化、精准化水平,实现“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变,大大提升了“一村(格)一警”工作效能。

  围绕“提高基层民警动态管控、基础防范、服务群众能力”的目标,省公安厅创新了“一村(格)一警”多项工作机制。

  建立党建引领机制,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出台文件,大力推进社区民警兼任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优秀辅警兼任综治特派员的工作模式。目前,全省共有5961名民警、辅警兼任村(居)“两委”班子成员。

  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联合省司法厅,充分借助综治社会力量,坚持“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工作模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河南省公安厅减轻派出所负担十项规定》《社区民警工作考核办法》,将辅警工资待遇纳入各级财政保障体系,建立社区民警微创新奖励机制,鼓励社区民警长期扎根基层。

  成效凸显

  “一村(格)一警”守护中原平安

  围绕“转作风、强基础、化矛盾、保民安”目标,全省社区民警、辅警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加有力地传递到基层一线,利用公安大数据科技,筑牢了最基础的防线,织就了城市和农村的平安网。

  当好人民群众服务员。全省社区民警走村入户,听民声、察民意、排民忧、解民困。2014年以来,累计帮困救助16.8万人次,为群众办好事92.9万件,全省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以高于2个百分点的幅度逐年提升。

  当好矛盾纠纷化解员。全省社区民警坚持把好“源头关、监测关、管控关、责任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18年,全省治安案件数量比上年减少10.8%。

  当好治安防范组织员。在社区民警的带动下,不少群众成为“一村(格)一警”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建立治保会5.35万个,建立专职巡逻队9171个、义务巡逻队3.24万个。同时,在全省布建5万多个“平安微信群”。

  当好平安创建警卫员。社区民警第一时间对辖区治安隐患进行排查整治,2018年,全省刑事案件数量比上年减少8%,其中命案数量比上年减少19.5%,盗窃案件数量比上年减少17.7%。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万人犯罪率为7.99,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治安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已成为全国最平安的省份之一。

文章关键词:一村 枫桥经验 平安建设 基层社会 基层民警 辅警 全省 汗水警务 公安机关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决胜2020】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幼儿园辅导员:学好普通话彝族孩子们才有机会走出大山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目前,洒拉地坡乡幼儿园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学习普通话、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主。

  • 四川金阳:生活美如索玛花

    目前,特普洛村已经打造了2000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并成立了金阳县新东方农民专业合作社,涵盖的105户村民中有93户是贫困户,合作社年均销售花椒4.3万余斤,93户贫困户年均实现增收180余万元。

  • 新疆伽师:多维度精准施策促脱贫

    一片片整齐的特色林果种植基地,一座座宽敞的工厂车间,一家一户汩汩流淌的自来水……这些场景发生在如今的新疆伽师县。今年,新疆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与动态帮扶机制。

  • 黄河滩种出“冬枣第一村”

    站在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小坡村万亩冬枣产业园的观景楼上,只见逾万亩冬枣大棚连天接地。从摆脱贫困到共同富裕,在大荔县安仁镇党委书记闫金平看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是小坡村两委会的新征程。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云南第一村”,共同富裕为什么能?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几乎全员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这个有着5400多人的滇中农村社区,被称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记者近日到当地一探究竟>>>http://t.cn/A646ABc9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

  • 一村一寨总关情丨广西大寨村:旅游致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寨村支书 潘保玉:今天是芒种,我们17年前开的农家乐也是在今天,我们蛮高兴,今天就是纪念这个好日子,要搬家了,庆祝一下。大寨村支书 潘保玉:我们全村村民的工作就是要种好这个田,种好田就是按季节去耕种,按季节去收割,种好了这个田就是种好了这个风景。

  • 一村一寨总关情丨精准扶贫 风起十八洞

    2014年1月,花垣县委县政府向十八洞村派驻了精准扶贫工作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龙先兰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花垣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员 石胜敏:你怎么不横着覆膜,现在竖着覆膜两边有坎就挡住了,茶园不通风。

  • 一村一寨总关情丨长江源村:生态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在冷库建成之前,扎西达娃要到牧民家中挑选冬季出栏的牛羊,为此,他回到了距离新村420公里的老家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民族学校老师 索南吉:我家里是牧民,我小时候在唐古拉山完全小学,就是这个学校的原址。

  • 一村一寨总关情丨长江源村:生态搬迁“搬出”幸福新生活

    在冷库建成之前,扎西达娃要到牧民家中挑选冬季出栏的牛羊,为此,他回到了距离新村420公里的老家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民族学校老师 索南吉:我家里是牧民,我小时候在唐古拉山完全小学,就是这个学校的原址。

  • 不漏一村 不落一人 马尔康市推行“一户一策”促脱贫

    摇糖是养蜂人的辛劳付出得到回报的时刻,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丹波村,村民熊德军在技术能手的指导下,第一次亲手收获这来之不易的甜蜜。四川省马尔康市丹波村村民 熊德军:一般一桶(箱)挣个1000元是随便的,养蜂发展的前途比较大吧,反正现在我计划就是怎样把它发展下去。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