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评新而论·大国经彩】蓄人才之水养发展之鱼 广阔乡村必将大有可为

2019年07月26日14: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5034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很长时间以来,农村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单向流入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却造成了农村的凋敝。“乡村空无人,无人去乡村”,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缺少产业支撑,逐渐丧失吸引力,以致发展动力不足。人才聚则乡村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人才振兴,需要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补齐人才短板,让广阔乡村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

  培养“新”农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19年5月21日,在陕西咸阳三原县陵前镇一合恒业果蔬专业合作社,100名农民学员领到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从2012年开始的历次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农民”是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前来看,“新农民”群体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由传统农民转变而来,包括一直在乡里务农的“本土能人”和“返乡能人”等;二是受过专业教育甚至有出国经历的青年群体,他们大多出身农村或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是以资本投资人或委托人身份从事农业产业的人群,寄望在农村大显身手。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农民”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身份和职业的区别在于,身份只能被动接受,但职业可以自主选择。培养新农民,就是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加速农民职业化,引导人力资本归农,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实现乡村振兴,亿万农民是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未来。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供重要人才支撑。目前,经过连续多年的培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经超过1500万人。日前,中国科协和农业农村部也宣布,要启动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计划3年培养400万“新农民”。“新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将显著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筑巢引凤,让穷乡僻壤成创业热土

  2019年7月12日,安徽宿州,青年郭伟鹏回乡创业卖梨膏,带领合作农户脱贫致富。

  近年来,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到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到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基层服务等,国家政策一直在鼓励年轻人投身广袤乡村。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乡村条件虽然不如城市,但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国家政策落实,每一件小事都与群众利益深切相关,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彩舞台。近年来,不断有高学历人才放弃城市生活,为乡村建设奉献青春与才智。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黄文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为百泥村的脱贫攻坚倾注心力。

  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740万,非农创业人员达到300万,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左右,其中包括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科技人员,平均年龄40岁,高中以上学历占40%,他们正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力军。在江苏宿迁,2017年6月起创新实施“返乡兴村千人计划”,迄今已选聘2600余名“新村干”,创办各类项目1600余个,带动5万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完善政策,让更多“能人”扎根基层

  2018年10月7日,河南新乡,原阳县太平镇黄河稻夫新农村。

  人才本身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难免会受待遇、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家大幅度提高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力度,但对吸引优秀人才来说,缺乏有效的配套机制。由于公共服务匮乏、存在文化隔阂等原因,农村也难以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要让人才留下来,关键在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需要制定产业发展、税收优惠、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补助等政策,既为人才搭建大胆干事创业的“平台”,也为人才夯实安心追梦圆梦的“后台”。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各项涉农政策一直都在强调要给广大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实惠。最为典型的就是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个实践创新把农民的劳动和收入直接联系起来,劳动产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让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少,这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最有效的手段。

  对年轻人来说,则要产业留人、环境留人。有调查发现,凡是能留住年轻人的乡村,工作环境大都优美、体面,比如旅游景区和田园综合体等。这就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新农人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武晓娟)


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放眼广袤乡村,希望的田野潜力无限

     “千村万企”技能培训让乡村就业收获信心

文章关键词:新农民 农民 中央一号文件 人才支持 发展农村 乡村建设 发展体系 水养 人才支撑 新农村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回望新中国初期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探索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一个当代命题,更是贯穿近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乡村现代化事业的长期主题之一。回望历史,毛泽东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问题上有着可贵探索,其中的精神内核对今天乡村文化振兴仍有借鉴意义。

  • 山东高青:“两头牛”让农民日子“牛”起来

    新华社济南11月7日电 题:山东高青:“两头牛”让农民日子“牛”起来 在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牧场挤奶车间,随着进口的80位重型转盘挤奶机启动运转,奶牛自动排队上机挤奶,整个过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

  • 中国“新农民”涌现折射农业现代化新活力

    不久前,在山西省运城市举行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上,蔡雪身着花布衣服,扎着马尾辫,领取了“全国十佳农民”证书。凭借高品质稻米、现代化管理方式以及互联网营销平台,蔡雪的合作社已经辐射4个乡镇的4000余亩稻田,带动160余名村民就业,20户贫困户脱贫。

  • 农业农村部:我国1700多万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农业农村部昨天(24日)发布,截至8月底,全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达1700多万人,创新创业成为农民工就业增收新动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有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农民就业增收形势严峻。

  •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笔直的大道,两旁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改善村内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示范推广农垦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小岗村农业产出率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大提升。李锦柱说,小岗村将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助力百姓奔着新的梦想加速跑。

  • 四川凉山州易地搬迁“五新同步”开启新生活

    截至今年7月份,凉山州累计完成新建安全住房19.5万套,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住房7.4万套,彝家新寨住房建设9.8万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住房等2.3万套,全州贫困户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湖进人退,洱海呼吸更畅快

    初秋时节,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态廊道行进,就像走入了一幅山水田园长卷。洱海之滨的古生村,古朴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湖滨的木栈道旁草木葱茏。与洱海相伴十多年的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一直监测着洱海水质的变化。

  • 幸福小康入画来——齐鲁大地描绘小康新画卷

    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村民王惠安在家中整理养殖用具(8月10日摄)。工人在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合作社办的海鲜加工企业内对扇贝进行加工、包装(8月10日)。

  • 幸福小康入画来——齐鲁大地描绘小康新画卷

    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村民王惠安在家中整理养殖用具(8月10日摄)。工人在山东省长岛综合试验区北长山乡北城村合作社办的海鲜加工企业内对扇贝进行加工、包装(8月10日)。

  • 为乡村振兴注入“双新双创”动能

    2019年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于11月19日至22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博览会聚焦农业农村领域最新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和机械技术,集中展示“新农人”容易采用的先进实用技术。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