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王韶卿/文 段晋哲/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全国一盘棋”的大局中擘画了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来到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就黄河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等进行调研。
河南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原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大省,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1月8日,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郑州开幕,“黄河”成为热词,在黄河流域多个市区工作的政协委员热情高涨,建言献策,为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招。
省政协委员张强:推动成立黄河生态文化带文化旅游联盟
省政协委员、郑州师范学院郑州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张强一直对黄河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我们郑州师范学院郑州自然博物馆主要研究方向就是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或者叫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
“当前,我省在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中存在黄河湿地开发利用过度,生态退化严重、现行的分段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大规模城镇化进程对黄河生态文化造成巨大冲击等问题。”张强认为,黄河沿线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中,应将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作为首要条件,深入挖掘黄河城镇文化底蕴,提高城镇文化品味,积极打造黄河沿线特色城镇名片。
为此,他建议科学制订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发展规划。制订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发展规划,涉及到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保护的点段、区域及标准,开发的范围、方式及限度,还涉及到与国家战略规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等等。
“运用科技的力量要加强黄河湿地的保护,全力争取中央政策、资金和智力支持,努力把黄河河南段率先建设成标杆河段。”
“还要积极构建黄河生态文化带保护开发长效机制,有序推进黄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保护相关立法工作,使保护与开发有法可依。”张强认为,黄河生态文化带沿线开发设计,应以发掘和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兼顾历史与现状,对黄河生态文化带城市段的土地使用功能、空间形态、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利用、环境设计等进行综合考虑,发挥特色,将黄河生态文化带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
通过推动成立黄河生态文化带文化旅游联盟,整合区域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努力建设弘扬黄河生态文化带文化、传播黄河生态文化带文明的文化旅游经济带。
省政协委员侯运华:利用新媒体传播黄河文化,建构黄河文化核心区
省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管理办公室主任侯运华一直在关注黄河的发展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18日举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新目标。生态有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等,黄河文化源远流长,进一步加强黄河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黄河文明的研究、传承与传播。”
侯运华坦言,河南拥有丰厚的黄河文化资源,电视、网络、智能手机等现代传播平台的存在为高速、广泛传播黄河文化提供了可能性,有可能促进河南省建构黄河文化核心区。但目前的文化传承、传播、研究等方面均存在问题。
侯运华建议,要盘点文化遗存规模与数量,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发动民间组织参与,对黄河文化进行立体调查,得出相对明晰的结论。如黄河灾难文化、黄河治理文化、黄河非遗文化、黄河题材的文艺创作等,均可作为小项目进行调研。
要强化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播,如悬河、水库大坝、水渠、黄河铁犀、黄河特色民居建筑、名人视察黄河纪念亭等地面文化遗存,应完善周边环境,建立视频资料库;对黄河水患故事、黄河神话传说、河滩文化风俗等,进行音像视频录制、保存;对黄河题材的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以此为基础,利用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依托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人才,引入动漫制作、电影拍摄、“微电影”创意大赛等年轻人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宣传黄河文化。
建议整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创新协同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研究力量,形成省级黄河文化研究团队,增强研究实力。同时,省政府根据河南省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研究团队提供引导性课题,使其研究方向与河南省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充分空间和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河南省在黄河文化研究与传播方面的领先地位,才有利于建构黄河流域核心文化区。
省政协委员邢怀章:整合黄河流域文字文化资源,形成中原独具特色的精品文旅线路
来自文艺界的邢怀章则表示,应整合黄河流域文字文化资源,形成中原独具特色的精品文旅线路。邢怀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
“保护黄河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还要延伸到文化领域的建设。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黄河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精彩的诗句。”邢怀章,“习总书记说,黄河宁,天下平。我们要进一步整合挖掘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邢怀章表示,要挖掘黄河文化,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文字”。古代的各种遗迹,碑刻、文献、资料等都是以书写的“文字”而体现,我们需要重点去挖掘黄河文化中关于文字和书法方面的人文历史,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化遗址、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故事、文化内涵,然后进行综合整合,逐步培养和打造体现中原书法文化内涵的文旅品牌产品,形成一条具有中原特色的、凸显书法艺术的精品线路。
“中原地处黄河中游,文化底蕴深厚,以书法为主要内容的景区、展馆、博物馆很多,比如坐落在我们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号称“书法之乡”周口郸城、河南博物院的书法馆、开封的中国翰园碑林、洛阳的王铎故居和千唐志斋,这些地方都珍藏着历代书法大家的真迹珍品,堪称书法宝库。”邢怀章说。
邢怀章坦言,目前,前往这些地方参观游览的游客多数为书法爱好者或专家学者型人员,导致这些地方游人不多效益不佳,更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文化传播和传承。
“根据习总书记要把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要求,需要深入挖掘这些景点展馆的时代价值,梳理书法背后的人物故事和文化精神,加大这些景点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从而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邢怀章说。
省政协委员徐金柱:整合各类资源,打造全国唯一的综合型实验研究平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对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徐金柱坦言,实施好这一战略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幸福。
但当前引黄供水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黄河下游滩区治理迫在眉睫、水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影响着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加强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黄河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分析黄河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预估未来黄河流域气候变化情景,对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需求和演变趋势进行预测,探索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的管理。
“我们还要研究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确定黄河流域洪水风险管理目标,找准黄河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徐金柱表示,通过制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方案,实现防汛工程的查询、动态洪水风险分析计算、堤防风险分析及预警、溃口防范及应急预案等,切实保障黄河防汛和长治久安。
徐金柱还表示,我们还要加强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以及黄河悬河治理及两岸生态廊道建设。
“发挥小浪底调水调沙与下游河道减淤、滩地治理的作用,构建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强化黄河下游滩区和悬河治理。”徐金柱说,在做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方面要从编制生态廊道升级空间规划、建设生态廊道核心示范区、规范创新多元化投资融资模式、重视供水区域水土资源四个方面做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
最后,他建议,整合各类资源,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开展基础性研究,打造全国唯一且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综合型实验研究平台,为黄河的长治久安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今年,河南省两会继续开启代表委员通道,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前,六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政协委员在这里就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话题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
随着城市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家是否想过如何度过老年生活?1月7日,参加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委员甘桂芬建议,加快社区托老所机构建设。
近年来, 一些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1月7日,参加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委员张鸿林提出建议:免除工业用地土地使用税。
大河网讯(河南日报记者 冯芸 孙欣)1月8日下午3时,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
1月8日下午,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式前,6名政协委员在首场“委员通道”亮相。委员们在通道上都带来了哪些信息?一起看看。
1月8日下午3时,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开幕。
我们将大力推进“智慧黄河”,充分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保驾护航。
政协委员王若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了国家的重视和扶持,民企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公平,民营企业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1月8日下午,在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前,6名政协委员集体亮相“委员通道”。
今年河南两会仍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邀请各方面代表、委员亮相,通道通过采访的形式讲述代表、委员心声,展现代表、委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