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彩云之南山青水碧,阳光明媚,惠风和畅,云岭大地充盈着浓浓的节日气氛。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近日,新华社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一路回访,深深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备受鼓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意气风发,践行新发展理念、谱写时代新篇章斗志昂扬。
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一景(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保山市所辖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全村实现脱贫。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
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在介绍他家顺利脱贫的故事(1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清水乡和三家村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并登上村口的观景台眺望,总书记还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共话幸福生活。”回忆当时的场景,清水乡党委书记孟继早如数家珍。
近年来,这个有数百年历史的佤族小寨探索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成为国家AAA级景区,去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71人已全部脱贫。孟继早说,接下来 ,我们一定牢记嘱托,不忘初心,苦干实干,给群众办好每一件好事、每一件实事。
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李发顺的母亲李明玖在后院喂猪(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17年,曾经因残致贫的佤族村民李发顺家通过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顺利脱贫,2019年全家收入超过4万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给我极大鼓舞,与其用泪水去赢得别人的关心,还不如用汗水赢得别人的掌声。我虽然身体残疾,但心灵不能残疾。我将继续靠双手努力提高收入,让两个孩子上好学,走出大山深处,改变未来!”李发顺说。
这两天,来中寨的游客络绎不绝,三家村党总支书记赵家清也专门来为游客服务。赵家清说:“总书记的嘱托和祝愿,让我们有信心、有力量。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指示不折不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把致富产业巩固好,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这是和顺图书馆一景(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距离腾冲市区5公里的著名侨乡和顺古镇,既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又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倩影,这里百年宅院有百余所,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其中,建馆90多年、藏书10万多册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顺图书馆就坐落在古镇入口。
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下午来到和顺古镇考察调研。
和顺图书馆原馆长、艾思奇纪念馆原馆长寸茂鸿在和顺图书馆介绍古镇历史文化传承和振兴文化教育情况(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和顺图书馆,了解古镇历史文化传承和振兴文化教育情况。”当时陪同讲解的和顺图书馆原馆长、艾思奇纪念馆原馆长寸茂鸿说,进一步传承好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强化“人人都能读到好书,人人都能共享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我们任重道远。
和顺是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镇深处的艾思奇纪念馆,了解艾思奇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事迹。
这是艾思奇纪念馆一景(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记者在距离和顺图书馆不远的艾思奇纪念馆看到,这里松柏挺立,梅花吐艳,游客如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既是殷切期望,也是万钧重托。”寸茂鸿说,我们都有责任把向艾思奇学习的优良传统继续传承下去,尤其是要进一步把艾思奇纪念馆打造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
和顺镇镇长普亚增说:“下一步我们要保护传承和弘扬好和顺文化,发扬和顺在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中缅文化交流上的优势,通过侨联的作用推动与海外华侨华人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这是在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拍摄的滇池景色(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昆明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
“总书记详细询问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当天参加陪同考察的昆明市副市长赵学农说,作为一名滇池治理的参与者,习近平总书记这么细致地考察滇池保护治理情况,让自己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
赵学农说,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步道边走边问,问得很仔细,对滇池治理情况、水质情况更是认真询问。“总书记对滇池治理的指示很明确,令我很振奋,也感受到极大的鼓励。”
滇池湖面面积300余平方公里,是云南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上世纪90年代,滇池水质逐渐恶化为劣V类,成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我们全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把滇池治理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试金石来推动。”赵学农说,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综合治理,包括滇池在内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整体改善,劣V类水体的湖泊从2015年的4个减少至目前的1个。现在,美丽云南建设深入人心。
“这几年,曾一度消失的滇池金线鲃等滇池特有物种又逐渐重现,这是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标志。”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说,那个鸟飞鱼跃、生机盎然的“母亲湖”正逐步回归。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渐恢复,滇池边的湿地公园成了市民游客们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付文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滇池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逐渐显现出来。
“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久久为功,把滇池治理好。”赵学农表示。
商户在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上售卖年货(1月20日摄)。新华社发(赵普凡 摄)
喜庆的春联、火红的中国结……位于昆明市主城区的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展区内,人潮涌动,年货琳琅满目,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正在举办第十四届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面条、苦荞、花生和洋芋的种植和销售情况,他对农作物非常熟悉,如数家珍。”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与她们的交谈过程,彝族女孩云琼和云丽姐妹仍激动不已。云琼和云丽来自昆明市东川区,在年货市场销售她们家乡群众种植的土特产。
云丽说:“当知道我们销售的是贫困群众种植的农产品后,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我们继续加油干,这让我们非常激动,更有信心和动力,今后我们将组织更多老百姓种植,带领他们一起增收致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教室旧址(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
20日下午,离开会展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
在国家罹难、民族危亡之际,一大批联大学子投笔从戎,志愿应征入伍奔赴抗日前线,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赞歌。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接受记者采访(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能够把这么一段光荣的历史在总书记面前讲述出来,这让我感到无比激动。”为习近平总书记进行讲解的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西南联大的光辉历史值得铭记,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代代传承。
李红英介绍,从西南联大先后走出了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5位院士以及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暨昆明师院革命烈士纪念碑(1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仔细地观看了西南联大旧址的老教室、纪念碑,详细了解了西南联大在抗日烽火中的辉煌历史。”陪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饶卫说,总书记的到来让全校师生感到非常激动和振奋。“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利用西南联大精神这一宝贵资源,将西南联大爱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西南联大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把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孟小龙2017年加入西南联大博物馆学生义务讲解队,至今已讲解了五六百场。“抗战期间,校舍多次被炸,但联大师生们一次次把校舍重建起来,这让我深受触动。”孟小龙说,西南联大师生对学术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都值得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我们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希望,好好读书,练就过硬本领。(记者:李自良、王长山、吉哲鹏、庞明广、林碧锋、浦超、字强)
城乡之间有差别,这不奇怪,但是,差距过分悬殊,特别是基础设施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头万绪,该从哪着手呢?总书记在河南团说的明明白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联播+12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进出口已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从战“疫”主战场武汉到三秦大地陕西,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松辽平原到澎湃着经济活力的长三角……习近平总书记今年的考察足迹中,留下许多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殷殷嘱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脱贫攻坚、双拥工作、知识产权保护等。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视频丨总书记的一周
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沿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在全国的地位凸显,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跑全国。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教育的社会贡献力不断提升。今年,凉山州进一步落实教育扶贫“三免一补”政策,贫困户子女入学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每人每天还有3块钱的午餐补贴。
宪法,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宪法精神,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进行深刻论述。(记者罗沙 视觉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