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除了呼吸道传播以外,是否还有其他途径,这一直是科研人员关心的热点问题。
2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副院长、眼科学科带头人沈晔教授团队,在《医学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工作,揭示在研究的新冠肺炎患者样本中,存在一名结膜炎患者的眼泪和结膜分泌物样本,在核酸检测中出现病毒阳性结果。
该研究第一作者为夏建华,共同通讯作者为沈晔、郭东煜。论文第一单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沈晔介绍,研究不同的传播方式,对于把握新冠病毒传染规律,改进疾病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浙大科研人员从1月26日至2月9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30例新冠肺炎患者,对他们的泪液和结膜分泌物混合物开展研究。在第一阶段6例样本研究中,均未发现核酸检测病毒阳性。团队果断认为,已有样本并不具有代表性与全面性,为此需要延长观察周期,继续留在隔离病房开展采样与研究。
研究团队在一位新冠肺炎患者身上发现,该病人左眼具有结膜炎症,即新冠引起的红眼病,而右眼没有此症状。而在此前的了解中,该患者入院前无结膜炎。本次研究中的其他患者样品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研究样本
“这位患者眼部的差异性非常具有代表性,在征得同意后,我们就研究结膜炎症是否与病毒具有联系。”通过核酸检测,浙大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结膜炎的左眼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而右眼则是阴性。为确保研究准确性,对两只眼睛的结膜分泌物做了三次核酸检查,结果均一致。
目前该患者通过抗病毒综合治疗,整体治愈的情况下,结膜炎症也转好,再次检测眼部病毒转阴。对于患者是如何因新冠病毒发生眼部结膜炎症的,科研人员表示仍在持续研究。
沈晔介绍,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患者左眼结膜炎与新冠病毒有关;2、存在眼部传染新冠病毒的风险;3、呼吸道可能不是新冠病毒传播的唯一途径。
沈晔表示,这项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提示医务人员在检查可疑病例时,除了佩戴口罩外,还需要佩戴护目镜。该研究为国家新冠病毒防控相关指南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结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眼白的最外层,是眼睛与空气接触的隔离物,氧气可以在结膜吸收,参与代谢的屏障功能,其功能正常可以阻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入。”沈晔介绍,新冠病毒是否能找到人体免疫漏洞进入人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期待通过合作解开谜题。
该研究得到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支持。
来源:浙江大学
自动行驶的22个物流机器人 引来学生关注 它们会穿过人群、马路 到宿舍区送包裹 浙大快递配送量 排在全国高校前列
2020年8月2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从浙江大学党委、校办处获悉,对于王某蕾一事,校方也在关注处理,此事由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调查。8月17日,王某蕾的母亲微博发文讲述女儿的经历,并控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教授戴某。
通报称,今天,浙大校务会议决定,给予2016级本科学生努某某开除学籍处分。
一份关于“浙江大学关于给予努××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在网上引发热议。2016级学生努××犯强奸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但只是被浙江大学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多种因素交织之下,不少浙大学生对学校的不满持续升温,称对学校“感到失望”,甚至在网络上“口诛笔伐”。2018年,吸毒学生武某,被留校察看…… 从其他高校来看,哈工大两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开除。
浙江大学回应称,此处理是根据该校的相关规定,并表示已经启动后续调查,“一定会以事实为依据,严肃处理一切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绝不姑息。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其所塑造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往往都比社会对普通人的要求更高。
7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值班室一名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回应称,7月20日浙江大学紧急召开了会议,正在研究处理此事,后续情况会再公布。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官网7月17日公布了一则《浙江大学关于给予努××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努××,2016级学生。
24日上午11时,浙江孕35周新冠肺炎患者诞下的“元宵宝宝”结束观察期,确认未感染,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出院。该名男婴出生于元宵节,名为“小汤圆”,他的父母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此前已经痊愈出院。
近日,@浙江大学 评选出50份“最美学习笔记”。有医学生用彩笔画出十二指肠,有农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植物脉络,还有建筑学学生速写出苏州留园平面图…有的笔记乍一看好像从教科书上复印下来的,其实都是学生手绘完成。
就浙江大学校医院收诊呕吐腹泻病人一事,浙江大学校医院24日发布情况说明称,截至10月24日14:30统计数据,因呕吐腹泻到校医院就诊的人数为69人(含校外人员),其中2人住院。经西湖区疾控中心调查,初步排除食物中毒,疑似诺如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