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县2000多人上不了网课,别让贫困学生掉队(来源:视频综合)
身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懂网用网则如同识字一样,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懂用网的人,可能会寸步难行。但越是如此,越应该对少数偏远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多一些关照,不能等“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才开始重视。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断了正常的学校教学。为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降低疫情对学习的影响,各类学校纷纷发力网课,让老师们变身“主播”。网课是最能兼顾教学和疫情防控的良性安排,通过此“疫”,人们意识到了互联网能给社会带来更有效的应变手段。
然而,在多数孩子享受着网课的便利之时,还有一部分孩子为上课费尽周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有一户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为了让女儿顺利上网课,不得不收拾蒙古包全家迁徙找网;在湖北宜昌,一位爷爷拿着手机循信号找遍大山,给孙女搭了一间网课帐篷;在河南洛宁县,一位高三女生为跟上网课进度,每天都到村委大院蹭网……
或许很多人以为,在智能手机大幅普及的今天,上网已非难事。然而,西部某县一名干部告诉记者:经排查,仅他们县因无智能手机、无电脑、无网络等原因无法上网课的学生,就有2000多名。“如果长时间缺课,再回到学校难免会掉队,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公平受教育权。”
近些年,网络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数字鸿沟,一些农村学生也能像一线城市学生一样,便捷获取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机会。但总体而言,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校,无论师资硬件还是教育水平,与城市学校相比都有较大差距。仍有一些学生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用上智能手机、电脑、网络。
身处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懂网用网则如同识字一样,是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不懂用网的人,可能会寸步难行。但越是如此,越应该对少数偏远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多一些关照,不能等“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才开始重视。
在网课已成为解决“停课不停学”主要手段的当下,学校应开展必要的摸底,充分掌握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一定不能因为网课很普遍,就误以为所有人都有上网课的条件。在布置作业等方面,也要灵活一些,不能“一刀切”。对上网课确有困难的学生,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因为他们比其他学生背负着更大的压力。
受疫情影响,滞留湖北老家的初一女生,每晚都要带着桌子和充电小台灯,爬到山顶找信号上课,坚持了20多天。近日,当地工作人员在老家门前竖了一根6米多高的竹竿,调试网络并安装信号增强器,她可以在家上课了。
其次,村、社等基层组织对辖区贫困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也要有更多积极作为。在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培养一个学习苗子非常不容易,不能让他们的学业被疫情拖累。各地不妨把村委会、村图书馆等场所和电脑设备用起来,为那些上网课有困难的孩子们创造学习条件。
真正让少数弱势群体做到“停课不停学”,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方面,也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在行动:河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要求加强特殊困难学生网上学习帮扶指导,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建立精准帮扶机制,确保不缺一项、不漏一人;重庆忠县也对无法上网课的学生进行摸排,并将基层服务中心、图书馆等提供给孩子们上网课。
实际上,教育部也已注意到部分农村学生上网课难的问题。早在2月初,教育部就已经完成“空中课堂”上星传输,覆盖各省(区、市)特别是偏远农村网络信号弱或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频道2月中旬已开始通过直播卫星平台向全国用户传授学习资源,以照顾农村地区学生。
眼下,尽管疫情初步得到控制,但不少地区开学日期仍未确定。尽快将“停课不停学”落到实处、不留死角,事关教育公平。对不少家庭困难的孩子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务必确保这条通道畅通,片刻的“堵塞”,都可能让孩子付出前途和命运的代价。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当地养羊户董绍碧为我们揭开了南江黄羊获得“亚洲第一”美誉的秘密:
张亮是宁夏固原市西吉县职业中学的一名贫困学生,现正在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实习。“今年已经是西吉县第三年组织职业中学学生赴闽顶岗实习,这是闽宁合作助力教育扶贫的一项有益探索。
89岁的杨自中是江苏苏州一名退休职工。在西南当兵的那段日子,杨自中目睹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穷困生活,深深受到触动,他立志将来一定要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
即日起至9月底,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2020年“河南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下,与贫困学子共克时艰,助力他们携梦启航,顺利走进大学校门。
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要持续加大贫困学生资助补贴力度,对于贫困学生家庭要持续跟进帮扶,及时解决家庭困难、打开学生心结,让贫困学生盼着上学、上得起学。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来自广东的支教老师郭一冰在课余时间带领广西隆安县粤桂小学的学生一起阅读(2019年10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这是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和城北小学(3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
2015年以来,广西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不断补齐教育短板,优化教师结构,充实师资力量,拓宽教育帮扶渠道,贫困学生教育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扎实开展贫困救助工作,阳城镇初中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
为此,该旅,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纳入年度脱贫攻坚计划,号召党委常委、副团职以上领导干部结成“1+1”帮扶对子。得知此事后,该旅领导迅速和学校取得联系,主动提出和王钰钰结对认亲的想法并送去助学金以解燃眉之急,并承诺将资助王钰钰完成学业。
其中:资助本专科及研究生10.93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113.22万元;资助中职中小学生5.07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38.73万元;包含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8.2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795.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