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国际锐评】疫情大考面前,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中国抗疫实践带给世界的思考之四

2020年04月29日19:3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5034

  “武汉街道空无一人,但是每个窗户后面都有配合应对疫情的市民。中国展现了惊人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2月下旬在结束对中国的实地考察后发出的感慨。

  在这位国际公共卫生专家眼中,支撑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重大胜利的力量,来自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指挥这场战役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精准部署。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植根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作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断流的悠久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亮出了鲜明的底色。每个中国人面对危机时,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公共利益的家国情怀;中国人之间的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而所有这些,正是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体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作出的阐释。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大力倡导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其运用于治国理政。习主席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定位,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并化为应对国内外重大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们看到,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显示了强大力量。回顾疫情发生以来这3个多月,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共识是,以“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为集中体现的制度优势,是中国有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因素。“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位学者这样认为。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最可贵的思想之一就是执政者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经典《尚书》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在讲话中也多次引用这一政治格言。民惟邦本的传统价值观,对应了中国执政党一贯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生命的保护和拯救是中国执政党的出发点。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他在湖北省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4月17日,当武汉重症病例数从最高峰9000多例降至约30人时,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仍然明确要求,湖北和武汉要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精心治疗、悉心护理重症患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者、呵护幼儿,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人同样是这样做的。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疫情防疫的基本准则。

  这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为尽可能挽救湖北和武汉重症患者生命,中国政府把他们安排到高水平医院进行集中救治,国家级医疗团队专门制定“一人一策”诊治方案;武汉确诊的2500多位80岁以上高龄患者中,救治成功率达到为70%,年纪最长者为108岁;截至4月6日,中国确诊住院的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少数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以上,除医疗保险给予报销外,个人负担费用将由国家财政进行补助……正如很多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的,这种竭尽全力治病救人的举动,包括对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不离不弃,在许多国家是很难做到的。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对中国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要保护好弱势群体,包括老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和穷人,“为此不惜代价”。中国执政党始终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得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充分拥护和极大信任。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执政党的向心力再次得到大幅度增强。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中国能在短时间内战胜疫情,除了执政党心系人民,采取科学、精准、有力的防疫举措外,还与中国民众的爱国主义和奉献牺牲的精神密不可分。熟悉历史的人想必知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不断与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的艰辛历程。

  无论是自然灾害、外敌入侵,抑或是外部封锁,从没压垮过中国人民,正是因为中国人具有不惧苦难的坚韧品格,怀有“舍小家顾大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习近平主席曾说,“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举国战役中,这种宝贵的家国情怀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1月23日,为有效遏制病毒传播,一场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隔离行动在武汉开启。很多市民默默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在家隔离配合政府防疫部署;一些家庭无私捐赠亲人遗体进行医学解剖,为增进人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做出贡献。英雄的武汉人民有这样的共识:只要武汉疫情被有效控制,湖北和全国的疫情防控形势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放眼全中国,怀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中国人不计其数。来自中国各地的4.2万余名医护人员快速驰援湖北与武汉,义无反顾地成为“最美逆行者”,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正是抱定共克时艰的意志,14亿中国人齐心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居家隔离,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力。艾尔沃德在考察中国防疫工作后曾动情地说,“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奉献,极大延缓了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中国人民为防控疫情作出的牺牲,是对人类极大的贡献”。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提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习近平主席一直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这一点在抗疫中也得到深刻体现。人们看到,在武汉“封城”的70多天里,武汉人并不孤单——来自中国各地的医疗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武汉,全体中国人都在以各种方式为武汉加油打气,海外华人也纷纷捐款捐物,这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真实写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天下大同”的崇高理想,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一理想追求与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人类所追求的公正合理世界秩序的价值目标是共通的。这次疫情防控中,中国与各国的守望相助、“投桃报李”令人印象深刻。在日本捐赠给武汉抗疫物资的纸箱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无锡回赠给日本丰川市的口罩包装箱上,写着“一衣带水,源远流长”……这场疫情防控,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更加闪亮。

  多难兴邦,是中国人对灾难的一种辨证观。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下,这场疫情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程中经历的又一个风浪。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中华民族,再一次展现出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放眼未来,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14亿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更有力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风云中坚毅前行,努力实现既定发展目标,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国际锐评评论员)

文章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疫情防控 高龄患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生命至上 尚书 天下大同 危重症患者 执政党 家国情怀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让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 初心印记 | 24个字,蕴含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前排左二)、张定宇(前排右一)、陈薇(前排左一)颁授勋章奖章。

  • 【地评线】秦平:唤醒文化记忆,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追梦新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做好“传承”“创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手机等载体对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创造性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鉴往知来,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在战疫中闪亮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国家至上的大局意识、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同舟共济的美好品质,成为一代代齐鲁儿女的人生追求。中几友好医院院长桑迪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几内亚防控疫情提供无私援助,期待学习借鉴中方抗疫经验。

  • 鉴往知来,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每日一习话】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 抗疫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 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这里所说的重要经验和深刻启示,包括对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的深化认识。我们经受住疫情考验,步入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独特的制度优势是坚强支撑和坚实保障。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