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九曲黄河一份情 ,两岸绿林四季清。黄河安澜,是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梦。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流经河南多个地市,与河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20全国两会之际,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推出“我家住在黄河边”特别策划,深入黄河流域的河南农村基层,采访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实现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
映象网记者徐孟国
【人物名片】
马朝红,黄河湿地孟津管理局管护员,从事黄河湿地保护管理22年,2008年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斯巴鲁关注生态贡献奖,被评为2010年“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市等多家媒体先后对她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称她为“黄河女儿”、“湿地精灵”的守护神。
邢洪涛,孟津会盟双槐村人,今年49岁。因为在家排行老二,小名叫二伟。17年前,他从承包4亩黄河滩地种植莲藕做起,如今,莲藕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藕塘遍及老城、下古、双槐等村,最高年产量达5000~6000斤,被人称作“莲藕大王”。
【黄河边的幸福生活】
这些年,黄河带给我最多的是快乐
早上九时二十三分,与往常一样,马朝红的双脚已经踏上了台荫恢复区,开始了一天的鸟类观测。该区位于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下游,面积4500亩。以前这片区域是黄河彩砂厂和群众生活垃圾堆放地,通过有效的环境治理,构造连通水系、植被恢复等方式,对该区域进行了有效的生态修复。如今这里芦苇飘荡,水鸟成群,自然景色秀美,成为了野生鸟类等“湿地精灵”的生活乐园。
二十多年的护鸟经历,让马朝红成为了黄河生态变化的见证者。“我老家就住在黄河边,小的时候爷爷经常带我来黄河边玩,我还在这里见过蛇蛋。”在马朝红的记忆里,她脚下的黄河滩地经历了三个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较小,黄河滩呈现出一片原生态的自然风貌。2007年—2017年间,下游采砂厂和非法捕鱼等人为破坏湿地生态的活动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来此栖息的野生鸟类从数量和种群都在减少。近年来,孟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沿黄生态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恢复湿地面积过万亩,而台荫恢复区也成为了孟津沿黄生态保护与湿地恢复成效的缩影。
管护员的工作常常需要一个人巡视大半的区域。烈日炎炎下,寒风刺骨中,他们踽踽独行,在别人看来是孤单乏味的。可马朝红说,这些年,黄河带给她最多的是快乐。“从望远镜的镜筒内,我看到过好多发生在动物间的故事,很有趣。”据马朝红介绍,她曾经看到两只正在吵架的鸭子,被一只劝架的鸭子劝服,“它劝劝这个,推推那个,就跟人劝架的时候一样”。
其实,马朝红的父亲就曾是该县爱鸟护鸟的先锋,带着父辈的期许马朝红一直默默的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现在闲暇之余她也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投身到爱鸟护鸟的活动中。
一个人、两架望远镜、三代人的传承,马朝红希望她和黄河的故事能够继续下去……
我相信,守着母亲河不愁没吃喝
同一时间,距离台荫村5公里外的双槐村村民邢洪涛,刚刚结束了自家800亩水田的藕种栽植,三个月后,他将迎来新一轮的丰收。
“咱黄河滩地的砂质土壤和水,是我家莲藕品质好的关键。”邢洪涛介绍,每年的7月底8月初,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会把车开到他家地头,因所产莲藕“口感脆、色泽白”深受消费者喜爱,往往是收一车装一车,供不应求。这些年,通过莲藕种植,邢洪涛获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成了远近闻名的“莲藕哥”。
如今,他利用自身的种植技术,承包了多亩河滩地,他希望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大,种植更多的经济作物。
近几年,孟津县下大力气对黄河周边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关闭关停大量养殖场,黄河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为沿岸种植业提供了便利。邢洪涛想趁着自己年轻还想多干几年,他相信只要自己勤劳,守着母亲河不愁没吃喝。
【朴素愿望】
“2020年希望更多的鸟儿来到我们的保护区,能够吃得好、休息好,能够在这安居乐业。”马朝红说。
“2020年希望能够多赚点钱,给家里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谈起今年的愿望,邢洪涛一脸自信。
【心里话】
马朝红 :我从新闻中看到,今后国家要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我作为和黄河打交道的基层人员听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想对广大网友说,大家来黄河边游玩时,不要乱丢垃圾,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邢洪涛 :这些年我们依靠黄河享受到了许多黄河水带来的自然便利, 通过莲藕种植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我们也希望通过莲藕种植带动更多的群众和我们一起共享黄河水带来的福利,最后我也希望水更清、天更蓝、百姓生活更加富裕。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黄河河南省开封段景色(无人机照片)。这是9月20日在黄河河南省开封段黑岗口附近拍摄的生态廊道(无人机照片)。(完) 这是9月20日拍摄的黄河河南省开封段黑岗口险工河势观测台(无人机照片)。
这是车甫军第三次来嘉应观,只不过,这次他特地带上了小外孙。60岁的车甫军有着20年的军旅生涯,身体硬朗的他自驾一个多小时从郑州来到焦作武陟县。李菁说,“现在团队成员也都意识到嘉应观绝不仅仅是一座庙观、一个景点,而是延续黄河文明的地方,我们是嘉应观的看门人,更是黄河文明的传承人。
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供图)其中,核心段全长 42 公里,覆盖 475 万平方米,沿线建有 21 座主题公园,音乐喷泉、健身步道、城市书吧星罗棋布,成为兰州的 "网红打卡地 "。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供图) "河堤加固了,景色也很美。
黄河河南段河道总长711公里,临黄大堤565公里。文化舞台边上,几名商贩正忙着收购花椒籽…… 9月7日,在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广场,村民在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
黄河河南段河道总长711公里,临黄大堤565公里。文化舞台边上,几名商贩正忙着收购花椒籽…… 9月7日,在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广场,村民在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几位音乐爱好者相聚三门峡湖滨区高庙乡“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景观区”黄河边新建的生态廊道凉亭下,弹唱歌曲醉享黄河美景。
黄河河南段河道总长711公里,临黄大堤565公里。文化舞台边上,几名商贩正忙着收购花椒籽…… 9月7日,在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广场,村民在晾晒玉米(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郑州8月19日电题:幸福就是这个样——黄河滩区移民安居迎小康 ” 从黄河边的破瓦房,搬到了封丘县李庄镇移民社区的电梯楼,王学芹是河南省第一批黄河滩区搬迁户。生在黄河边,长在滩区里,习惯了听着黄河水声入睡的王学芹,现在提起黄河还是又爱又怕。
吕荣辉,2016年成立原阳县裕明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葡萄种植。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带领乡邻致富奔小康,成了当地脱贫摘帽典型。
郭金明,76岁贫困户。他所居住的孟津县小浪底镇上梭椤沟曾经是省级深度贫困村。上梭椤沟紧挨黄河、三面环山。如今,该村发展起“风光经济”,老郭在村里支起了“郭老汉免费茶摊”,这个公益性岗位不仅为他带来收入,还让他的“三句半”“小快板”有了用武之地,增加了村里的人气,提高了自己的名气,郭金明感到如今的生活格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