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孟植良)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明确2020年全国招募3.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
人民网北京6月1日电 (孟植良)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2020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明确2020年全国招募3.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水利)、支医和扶贫等服务,较2019年增加5000名。
通知提出,今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三支一扶”计划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其中,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实行招募计划单列,52个未脱贫县招募需求全部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增加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省份招募名额,扩大扶贫和支医服务岗位开发力度,优先招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同时提出各地落实稳就业要求,在下达招募计划基础上,可结合基层实际,适度扩大招募规模。
通知明确,为推动解决贫困地区“招人难、留人难”问题,在人员招募方面,艰苦边远地区可适当提高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招募比例;在人员培训方面,多层次开展岗前、在岗和离岗培训,组织实施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推行“一帮一”“传帮带”制度,提升“三支一扶”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待遇保障方面,按规定按月足额发放工作生活补贴,全面落实社会保险、一次性安家费等政策,符合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条件的按规定享受临时性工作补助,加强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扶贫一线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累计招募39.2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服务,在助力基层脱贫攻坚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三支一扶”人员担当作为、顽强拼搏,踊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就’在武汉,‘创’赢未来”,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对接大会日前在湖北武汉举办。今年,武汉提出22条政策创新措施,对所有在汉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31万余名应届毕业生给予14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记者柳洁报道:近日,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湖北·武汉)对接大会在武汉洪山体育馆举办。230多家武汉企业提供超1.2万个岗位,来自湖北各大高校4000余名应届毕业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现场接收简历近9000份,达成意向人数近1600人。
(记者张烁)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就业形势严峻复杂。12月1日,教育部、人社部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部署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在12月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指出,“十三五”以来,高校毕业生累计达4088万人,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77%以上。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同招入学政策,24个大城市中免试就近入学比例已经达到98.6%,85.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广东打出了一套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报告显示,广东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稳住就业基本盘。
此次通报表扬的典型经验做法共43项,涉及实地督查的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浙江省构建“一图一码一库一平台一指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湖北省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督导”活动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
(记者江琳)17日,由中宣部、人社部联合举办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据介绍,去年底,中宣部、人社部授予王辉、文竹、代东援、刘天娇、齐晓景、李晶、杨媚、金彩虹、宗立冬、陶建刚10位同志“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称号。
10月15日至11月14日,河南省人社厅开展了以“稳就业政策助力 保就业服务筑桥”为主题的“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动。金秋招聘月活动期间,河南省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累计为539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跟踪服务,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向、提供专业性的就业政策引导、官方网站推介、一对一指导答疑等服务。
据悉,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市职介中心还将在招聘会当天开设就业网吧、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暖心就业服务。主办方提醒参会人员,为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本次招聘会实行实名入场,参会人员需携带身份证、佩戴口罩、扫描健康码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