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6月16日电 题:大峡谷里的“棒球小妹”
新华社记者杨静
怒江大峡谷的群众,很少人知道棒球这项运动。但这两年,制作棒球变成很多贫困群众的日常,成为峡谷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
起针、拉线……不到一年时间,29岁的脱贫群众花六妹就已熟练掌握缝制棒球的技术,并成为棒球扶贫车间的管理员。
花六妹老家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色德村民小组。这个在高黎贡山上的村子,从村委会到村小组步行要用4个多小时。
10年前,花六妹成了村里第一批高中毕业生。在贫困面前,她能选择的路子并不多。为了多挣点钱,她辗转广州、江苏等地务工。
“交通不改变,再勤劳也没用。”花六妹说,得知村里启动易地搬迁,安置点与匹河乡政府隔江相望时,她回家的信念更坚定了。
2019年初,花六妹和其他村民一同告别了世代生活的木板房,搬进了带有明亮厨房、卫生厕所的新房,用上了电热水器。
花六妹平淡的生活在去年7月又有了改变。“村里建了个棒球加工厂。”托坪村委会主任王小波说。
“当时有不少人都报名参加了。”花六妹说,在经过专业老师培训后,她们走上缝制岗位。起初,因为大家缝制力度、角度难以掌握,生产出的棒球几乎都不合格。随着技术的精进,现在大家生产的棒球基本都合格了。
作为车间管理人员,花六妹每月有2000元的固定工资。缝制棒球按件计费,缝一个就有2.5元,工作时间也比较自由。因此,村里不少妇女都来缝制过,在农闲时,扶贫车间最多有30多人,但比较固定的有10人。
35岁的和碧花就是固定来上班的群众。去年在一家米线店打工的她,听到村里要开棒球扶贫车间,当即报名参加。现在她每天能缝制50多个棒球,成了车间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村民。
“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有这样的机会必须努力工作。”在缝制棒球的和碧花说。
“搬迁后,我们要转变思维。”花六妹说,虽然在车间比在外务工挣得少一些,但车间的氛围好,还能顾家。现在大家上班都很自觉,吃完饭不休息就来车间上班了。
花六妹说,我们这一代人不能简单靠种地为生了,要学一门技术,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就能不返贫了。
入夜了,安置点大多数群众已准备睡觉。但在扶贫车间,灯火通明。花六妹和她的9个姐妹依然在缝制棒球。她们想通过双手抓紧时间多挣点钱,不想再感受贫穷的滋味。
经调查,该公司名为河南集思益商贸有限公司,法人为张某政,经营销售鹿鞭膏及衍生产品,然而,民警在查看该公司营业执照时却发现其经营范围是销售服装服饰、日用百货、箱包、包装材料等。目前,1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社区党委书记倪晓敏说,7位普通的“巾帼网格员”,穿上蓝色工作背心,就成了勇敢的战士。千百次敲门、问询、调解、安抚……防疫工作量大且有风险,但她们一直坚守“第一道防线”,收获了满满的信任和成就感。
1994年出生的李颖贤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赴武汉汉口医院支援医疗队的队员,也是广东省首批赴湖北支援的医护人员之一。” 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忙碌与紧张让李颖贤一度“有点喘不过气来”。
在这难得的时光里,我们也有幸走近他们,关心他们的隔离“日常”,听听白衣天使的真实心声。受访者供图 海南省中医院援鄂护理队队员陈小妹介绍,住宿实行单人单间,可以到海边散步,也有健身房,设施很齐全。
这个春节,对家住湖北十堰的付洪荣一家来说,是一段难忘的记忆。” 从一个多月前开始,90后的范雨禾成为汉成天地小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之一,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小妹妹”。
…… 坐在下班的公交车上,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不禁陷入沉思。还未来得及与感染科的战友共同作战,便收到紧急驰援武汉的通知,我只能匆匆对家人道一句“我自愿支援武汉,会平安归来”,便全身心投入到医院援鄂紧急培训中。
海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在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合影,其中右三为陈锦王。作为海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陈锦王2月4日随医疗队进驻武汉市江汉方舱医院工作以来,曾两次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
近20天在方舱医院的高强度救援护理,来自海南的28岁“小铁人”陈锦王累倒了。海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领队、海南省中医院护士长张玲介绍,进舱后,陈锦王等人负责一楼东厅5到16病区的护理工作。
清冷的夜幕下,车来车往的马路上,步履蹒跚的走来一老一小两个瘦弱的身影,她们大包小包的背着沿途捡来的瓶瓶罐罐。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奶奶,后面跟着胳膊上打着石膏,挎着绷带的7岁孙女,她们走走停停,遇到垃圾箱就会停下来仔细翻捡一番,把可用之物装入随手的编织袋。
@张恬瑜:我的行李箱装了一半的吃的,里面有奶奶剥好的核桃仁还有我中秋没吃到的月饼还有好多我爱吃的 @百内斤小妹儿_:我高铁才六个小时 我奶奶让我带了自己烙的饼 还让我带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