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嵩县大王沟村致富路上“颜值”取胜 乡村旅游助推产业增收

2020年06月18日14:37  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快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  实习生 郁晴)地处豫西伏牛山山区的嵩县德亭镇大王沟村,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地处深山、耕地稀少、自然条件较差等因素,使得该村的许多村民长期戴着“穷帽”。

“山多地少沟洼洼,石头里长不出金疙瘩”是当地的真实写照。身处绿水青山,如何靠山吃山实现乡村振兴?眼下,大王沟村逐渐走出了一条靠“颜值”留住乡愁,多产业并举助农增收的振兴脱贫之路。

山路、心路、致富路

“去一趟大王沟不容易”这是德亭镇当地干部的共识。从德亭镇政府到大王沟村,20多公里的路途上,有10公里的山路单行道,弯急坡陡,单程需要1个小时。全村512户1961人,分散居住在17个自然村之中,村民基本依靠“靠天收”的山林经济和外出打工来获取收入。由于地处深山,使得大王沟的村民在致富的路上走的艰难,也使该村成为德亭镇唯一一个尚未脱贫摘帽的村落。

6月6日,记者在德亭镇干部的带领下,驱车来到大王沟村。盛夏的大王沟,古朴的村落坐落于山水之中,如诗如画,俨然没有了深度贫困村的印记。

面对地势偏僻、山高沟深的劣势,如何变劣势为优势?

发展产业是关键!大王沟村背靠青山绿水,发展乡村旅游可谓是近水楼台,用乡村旅游带动村内各个产业链,实现产业扶贫。“为了把大王沟村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在政府的引导下,我们改造了一批精致民房。”随行的镇政府干部介绍。

村子改造过后,“颜值”在线了,游客也就多了,不少村民开始返乡在家门口创业。在通往大王沟的山路上,有一座建立在河流边上的餐馆,庭院精致、古朴,这座“郅家小院”是村民郅战辉经营的。

他告诉记者,自己15岁就离家外出打工,后来在郑州的一家大型饭店做厨师,一晃已经20年。年后因为疫情就没再出去,趁着村里乡村旅游的东风,开了这家饭馆。菜品绿色、经营范围广,深受游客喜欢。

危房、新房、安置房

大王沟村对人居环境的整治,既增新,也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今年56岁的村民曹胡变从小在这里长大。几年前,山上的房屋被滑坡冲毁,一家人便从山上移居下来,靠外出打工的积蓄和亲戚救济才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楼。本次村颜整改,曹胡变家的屋外围被铺上了一层灰墙黛砖瓦,墙上贴上了精美的壁画,房前绿意盎然。自己和老伴挂起了“特色糊涂面”的招牌,平时经营一些农家菜。

曹胡变的老伴儿说:“昨天别人介绍5个人来这儿吃饭,我给他们炒了一个土鸡鸡蛋、一个笋、一个土豆丝,收了40块钱。”钱虽然不是很多,却是实实在在的收入,致富就是靠一块钱、一块钱挣出来的。曹胡变家中的生活依然艰辛,但是他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作为国家确认的深度贫困村,镇里出钱改造民房,仅仅只是上半年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早在2016年,德亭镇政府就针对贫困户易地搬迁,规划建了占地140亩的德福苑社区,建成安置房17栋6.5万平方米,安置群众两千余人,其中包括不少大王沟村的贫困群众。

德亭镇德为了强化扶持措施,促进群众增收,建成光伏发电项目、建设2000平方米扶贫产业园,引进洛阳美诚服饰有限公司、凯华电子加工车间、鞋面加工车间,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扶志、扶智、拔穷根

村庄脱贫,不仅贫困户要脱贫,村集体收入也是一个硬指标,打开了“多通道”模式,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生活就会一步步得到改善。这个过程中,政府不但要扶志,更要扶智。

德亭镇政府鼓励大王沟村民种植、养殖适合本地的附加值较高的农特产品,如中草药、板栗、山茱萸等种植产业和蜜蜂等养殖产业。对有想法的村民进行系统培训,种植、培育、采摘、包装等程序全部由村民完成,并对率先找到致富路子的村民实行奖励制度。

大王沟村整体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发展致富产业、组织外出务工等多种形式,让村民都有活干、有钱赚,使村民完成由被动脱贫到主动脱贫的转变。

天然蜂蜜

德亭镇政府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大王沟村计划实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让村民从传统的农业中解放出来。同时设立‘大王沟村’商标,打造特色高辨识度商品,激发大王沟村的产业集聚市场潜力,发挥电商带货、帮扶、旅游带动的作用,引导农户生产合作,助推当地以及周边农户脱贫致富,实现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

文章关键词:乡村振兴 嵩县 大王沟村 乡村旅游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