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采风团走进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镇,参观这里的打火机生产企业。
7月29日上午,“决胜2020 乡村振兴看河南”采风团走进河南省夏邑县会亭镇,参观这里的打火机生产企业。
在生产繁忙的车间里,70多岁的杜何氏正在流水线上挑拣摆放打火机成品。“活不累,每天七八十元,每月能挣两千多元。”杜何氏笑着告诉采风团记者。像杜何氏这样的老人,工厂还有三十多人,每月增收两千多元。
会亭镇打火机产业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培育,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次性打火机和配件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形成了以会亭为中心、辐射周边8个乡镇的产业集群,全镇年产销打火机50亿只,其中出口打火机26亿只,打火机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
打火机生产行业是一个能够充分运用各层次劳动力的富民产业,这就抓住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等“半劳力”的特点,因势利导安排适合其特点和需求的工种,技能门槛较低,增收效果较好,让“半劳力、弱劳力”们能够尽快上手,足不出村即能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会亭镇以新达、政欣、鹏远等打火机企业为龙头,引导全镇72家规模以上打火机组装和配件生产企业上下联动,发挥自身用工优势,把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责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认真落实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包一保”保姆式精准扶贫模式,入厂“包”务工,岗位“包”安置,技能“包”培训,收入“保”底数。
夏邑县新达塑胶有限公司先后与59户贫困户对接,根据各贫困户就业人员的特点,因人设岗,为他们提供岗位74个。这些贫困人口上岗后,保证每人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低于2000千元的,企业给予补贴。
贫困户常兴利由于本人常年有病,儿子智力障碍,生活困难。在村党支部和包村干部的联系对接下,常兴利的妻子、儿子进入到新达公司务工,每月收入达3800元,当年就摘掉了‘穷帽子’。对此老常很是满意,他激动地说:“这真是产业帮扶到人到户、打火机照亮脱贫路。”
2014年以来,全镇打火机制造企业共为全镇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2200个,占全镇贫困人口的50%以上,其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达到835人,每人月工资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实现了“当年就业,当年脱贫,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为河南指明了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四张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给河南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城乡之间有差别,这不奇怪,但是,差距过分悬殊,特别是基础设施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头万绪,该从哪着手呢?总书记在河南团说的明明白白,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千家万户,是中国乡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呢?总书记说得好,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吴刚说话的底气,来自该镇党委书记赵大青2018年所创新的“名誉村长”选聘模式。3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乡村振兴,能帮助村子解决大事、难事以及协调闲事。
稻田片片金黄、乌桕红染山间、木籽如星空点缀,初冬时节,笔者走进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余子店乌桕谷,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自然油画入目来,稻田里、田埂间,游客们正在用手机记录这如画美景。
新农人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如何打造一支覆盖生产、流通、营销全产业链的农村双创力量?新农人又如何尝试互联网+技术? 11月21日,
应引进新的技术人才。人才在智慧农业的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当下种田的农民大多为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新事物的发展不敏感。而青年人才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引进青年人才,并在科技公司及各级农科院的帮助下,才能更好地应用智慧农业,利用智慧农业增产增收,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