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留守女生高考选择引热议,考古学真的很“冷”吗?

2020年08月06日11:33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近日,高考成绩676分的湖南女孩钟芳蓉选择北大考古学专业引发热议。有人为其以高分选择“冷门”专业感到遗憾,甚至担心她未来不好找工作。

  对不少人来说,考古学是一门冷僻、小众的学科。学考古好不好?考古学真的那么“高冷”吗?考古系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怎么样?“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考古学界的相关专家。

  考古学“渐热”

  多名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相比热门的理工、金融等学科,考古的确显得有点“冷门”,因为考古学是考究古物的,与日常经济社会活动离得相对比较远。

  但从招生人数、专业设置等方面来看,“冷门”的考古学已经有“渐热”的趋势。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赵俊杰说,近年来,全国多家高校考古学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扩张,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目前每年招生在60人左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10多年前每年招生20多人,现在每年招生40多人。

  与此同时,设置考古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的高校约50所,开设“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近30所,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和“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约20所。

  陈建立说,近年来,北大加强了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外国考古和实验考古等方面课程;在田野教学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还建立了考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过去墓葬、遗址等发掘完就无法重现,现在则可以多次呈现、教学,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学习。”

  “考古学学科内容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特色课程,还出现了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等学科发展新方向,与自然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更密切。”赵俊杰说。

  “蛮酷”的专业

  记者采访发现,与十几年前不同,现在高考第一志愿报考考古学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20年前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学生中,第一志愿报考的比例很小,现在比例已超过一半。”赵俊杰说。

  “凭我的高考成绩,本来可以选择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等。但我对这些专业没多大兴趣。去年报考时,我多方面了解考古学发展情况,尤其是现在蓬勃发展的科技考古,便决定报考考古学专业。”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学生李广泽说。

  第一志愿报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耿默兰说,在年轻一代眼中,考古其实“蛮酷”的。“考古不是挖宝,而是‘证经补史’,真正做到‘探人类之过往,溯文明之源流’,所以我觉得它是很神圣的一门学科。”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考古学不仅“有趣”,也很“有用”。江苏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已不再是大家想象中“拿小铲子、小刷子埋头干”的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又具备工程师的技能”是很多考古系学生的感受。

  陈建立说,考古学对于厚植文明基因、阐发传统价值、培育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也旨在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近年来,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与此同时,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文博经济蓬勃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节目的热播,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整体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政策鼓励文博与文创产业发展,各大博物馆也在开展各类探索,这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考古学产生了兴趣。

  就业前景如何?

  不少人会问:学考古,以后好找工作吗?

  记者梳理发现,考古学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阔,包括考古所、文物局、博物馆、文保中心、高校、勘探公司、拍卖行、新媒体行业等。

  赵俊杰表示,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生中,大都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从收入来看,文博行业收入虽然不能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相比,但整体看处于中等水平,一些体制内单位也更为稳定。

  “全国考古人员基数较小,人才缺口仍然很大。”陈建立说,全国每年有几千处田野发掘工地,而田野考古一线人员仅千人左右,与法国、日本相差很大。在一些省级考古所,田野考古专业人员只有十几个人,根本跑不过来。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以及数量众多的民间收藏文物。根据文博系统开展的调研估算,2015年,全国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缺口约为26000人。2017年发布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显示,近四成文物需要修复,超过16%的文物残缺或严重残缺。

  “目前国内博物馆超过5000家,每年要做数万个展览,考古工作存在大量人才缺口,无需担心就业问题。”陈曾路说。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会越来越多,考古领域专业人才还将继续存在缺口。

  未来需要怎样的考古人才?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员张瑞说,在考古实践工作中,越来越需要能不断吸收新思想、综合运用各方面技术的专家型人才,需要兼备传播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研二学生王晨晖说,对于想从事考古工作的同学来说,“技多不压身”,如无人机操作、摄影、电脑绘图、建模、视频制作等技能,对就业都会大有帮助。

  陈曾路认为,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训练思维方式、培养核心竞争力,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和可能性,更好地享受和利用好人生。(记者舒静、张博宇、宋佳、魏梦佳,参与记者:施雨岑)

文章关键词:考古学 考古学专业 高考成绩 热议 女生 冷门 本科专业 高校招生 教学实验室 招生人数 责编:杨薇薇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收藏 | 习近平总书记“考古公开课”的15个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我国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 鉴往知来,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鉴往知来,让璀璨的中华文明照亮复兴之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 新华网评: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考古是今天与昨天的对话,是通往历史深处的“指南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