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中部崛起势正劲:河南篇】打破技术垄断 看中铁装备如何让中国盾构机走向世界

2020年09月12日11:05  来源:映象网

5034

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9月11日上午,“中部崛起势正劲”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郑州中铁隧道机械装备集团,深入了解盾构机这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盾构机(学名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是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离不开的“神器”,被称为“世界工程机械之王”、工程机械中的“航空母舰”,它是集隧道掘进、出渣、拼装隧道衬砌、导向纠偏功能于一体,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铁路及公路隧道工程、引水隧洞工程及军事防护工程施工的特大型专用工程设备,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能力高低的关键装备,决定着国家的基建实力,一直以来都是大国基础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装备。

1997年,原铁道部斥近7亿元巨资,首次引进两台德国硬岩掘进机(TBM),用于西康铁路秦岭隧道。那时,中国掘进机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国内盾构行业完全被国外垄断,设备需要外国专家远渡重洋进行检修,昂贵的进口成本,耗时的跨国沟通,迫使中国在盾构的应用上处处受制于人。

1999年,在广州地铁2号线施工中,价格昂贵的“洋盾构”出现故障,外方对技术保密,中方施工人员面对因故障“罢工”的盾构往往是一筹莫展,只能求助于国外厂家。而对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大多是花钱更换部件,需要等很长时间,施工进度受到的影响日趋显现。在一次施工中,一台盾构抓不牢管片,现场施工人员向外方代表求助,对方提出更换真空吸盘,但至少需要300多万元费用。外国专家严苛的生活要求也给现场施工带来巨大压力。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中国盾构人的民族自尊心,却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昂扬斗志。

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来说,铁路、公路、水利、城市地铁、穿江越海隧道等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盾构的需求占到了全球60%以上,全部花钱从国外进口,靠它国盾构支撑中国基建产业这非常不现实,只能是挨打受气。自主研发生产盾构,成为当时摆在中国面前的唯一出路。作为“大国重器”,盾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2001年,“关于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的研究”被正式列入国家“863”计划。2002年,由18人组成的“筑梦之队”盾构研发项目组正式成立,面对“从0到1”的大量技术和理念盲区,一穷二白的技术人员,从零学起,开启中国盾构研发的历史征程。2002年,国家“863”计划首次立项开展盾构关键技术研究,正式拉开了国家层面自主研发盾构的序幕,中国首个国家级盾构产业基地在河南新乡落成;2006年,研制出中国直径最大,控制点最多,功能最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控制系统试验平台。2008年,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中铁一号”土压平衡盾构样机横空出世,实现了中国人从盾构关键技术到整机制造的历史跨越,打破了“洋盾构”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中国盾构产业化的序幕。2009年,中国最大的盾构研发制造基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落户郑州,中铁盾构开始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价格昂贵的外国盾构开始大幅度降价。

据了解,企业新签合同额从2014年到2019年增长幅度为304.66%;营业额增长幅度为345.74%;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为259.9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增长幅度为82.78%;专利从2014年的187项增到2019年的860余项。

截至目前,中铁装备的盾构产品累计订单近1200台,出厂盾构安全累计掘进里程近2300公里,产品远销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法国、丹麦等21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连续八年中国第一,2017年、2018年、2019年,中铁装备盾构机产销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文章关键词:中部崛起 河南 技术 盾构机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